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李卫国
作者: 李卫国 1 ; 李花 2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所,江苏南京,210014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所,江苏南京,210014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36
关键词: 水稻;作物产量;环境卫星;估产模型;监测预报
会议名称: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主办单位: 中国气象学会
页码: 1-6
摘要: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约占粮食总产的一半.及时、准确地对水稻产量进行监测预报,对于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粮食政策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江苏省盱眙县、金湖县和洪泽县为例,利用HJ-1卫星遥感影像,开展了水稻产量分级监测预报研究.在利用GPS实地取样调查和建立解译标志的基础上,进行HJ-1A卫星影像精校正,将GPS样点数据校验贯穿到整个水稻种植面积分类与解译过程中,面积信息解译精度在90%以上.分别利用水稻抽穗期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比值植被指数反演了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数据信息.结合水稻遥感估产模型进行产量估算,并叠加样点产量信息验证,估产精度达到85%以上;依据预测的水稻产量数据进行产量分级预报,制作了盱眙县、金湖县和洪泽县水稻产量遥感分级监测预报图,该图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指导田间生产管理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盱眙县、金湖县和洪泽县,位于江苏省中部偏北,境内地势起伏,种植结构复杂,低空间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如NOAA,MODIS等)不能满足该地区的农作物长势和产量估算的精度要求,尤其是局部地区的精确监测.本研究选用了空间分辨率为30m的HJ-A卫星影像,基本能满足对该研究区域农作物长势监测的精度要求,而且HJ星经过A星与B星组合后对同一地方重复观测时间为2d,也可以满足水稻生长期动态监测的时间精度要求.此外,使用HJ星遥感影像仍存在混合像元的问题,若今后能结合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如SPOT、QUICKBIRD等),利用图像融合技术,发挥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的优势,可大大地提高分类与判读精度,从而提高水稻长势分级监测的精确性.本文探讨了水稻遥感估产的新模式,虽有一定的创新性,但个别样点预测值偏差较大,这可能是模型参数或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今后需要在更广域的种植区验证,以进一步明确这一估产模式应用的边界条件.
分类号: S511`S165.27
- 相关文献
[1]利用HJ-1A卫星遥感影像进行水稻产量分级监测预报研究. 李卫国,李花. 2010
[2]基于环境卫星影像的水稻种植面积提取方法研究. 单捷,岳彩荣,江南,孙玲. 2012
[3]冬小麦长势TM遥感分级监测与调优栽培模式应用. 李卫国,王纪华,黄文江,郭文善. 2009
[4]基于TM遥感信息和产量形成过程的水稻估产模型. 李卫围. 2007
[5]利用TM遥感进行冬小麦产量分级监测预报. 李卫国. 2009
[6]连续3年施用高量猪粪有机肥的水稻剑叶光合特征. SUN Guofeng,孙国峰,ZHOU Yu,周宇. 2015
[7]保证稻田持续高产的减量施氮技术体系初探. XUE Li-hong,薛利红,LI Gang-hua,李刚华,HOU Peng-fu,候朋福,FAN Li-hui,范立慧,YANG Lin-zhang,杨林章. 2015
[8]生活污水尾水部分替代氮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YIN Ai-jing,尹爱经,XUE Li-hong,薛利红,YANG Lin-zhang,杨林章,DUAN Jing-jing,段婧婧,XUE Li-xiang. 2017
[9]土壤侵蚀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利用SLEMSA模型估算土壤侵蚀的个例分析. 陈玉泉. 1999
[10]基于黄潮土长期定位试验的作物产量演变特征分析. 张爱君,魏猛,唐忠厚,史新敏,陈晓光,李洪民. 2014
[11]生物炭配施氮肥对典型黄河故道区土壤理化性质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李传哲,章欢,姚文静,徐聪,吴迪,汪吉东,艾玉春,张永春. 2020
[12]长江下游典型稻麦轮作农田作物生产的限制养分分析. 张国发,侯朋福,章建伟,周燕,徐磊,李刚华,丁艳锋. 2022
[13]稻秸还田下不同施肥管理措施对土壤养分、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赵颖,周枫,罗佳琳,赵亚慧,王宁,于建光,薛利红,杨林章. 2021
[14]有机(类)肥料对作物产量、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李其胜,杨凯,蒋伟勤,贾艳艳,殷小冬,李青,董青君,杨文飞,杜小凤,顾大路. 2023
[15]秸秆块墙体日光温室在苏北地区应用效果试验. 黄红英,武国峰,孙恩惠,陈福恒,杨旭,常志州. 2014
[16]秸秆还田配施不同外源物对黄河故道地区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邵文奇,董青君,李传哲,纪力,董玉兵,钟平,孙春梅,陈川,章安康. 2024
[17]长期定位施肥对甘薯–小麦体系剖面土壤质量的影响. 李祥,宁琪,周佳逸,徐聪,王磊,袁洁,汪吉东,张永春,陈亚华,张辉. 2024
[18]“多用途”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徐家安,王健康,王友霜,丁成伟,郭荣良,吴玉玲,胡婷婷,赵轶朋. 2014
[19]不同水氮管理模式对粳稻籽粒结实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GU Junrong,顾俊荣,JI Hongjuan,季红娟,HAN Liyu. 2015
[20]不同密度杂草稻对栽培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LI gui,李贵,ZHU zhan-fei,朱展飞,WANG xiao-yun.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GF-1卫星影像数据融合的冬小麦田空间信息提取
作者:韩振强;毛星;李卫国;李伟;马廷淮;张宏;刘力源
关键词:冬小麦;多光谱指标;高标准麦田;决策树分类;空间信息提取
-
基于HJ-1星和GF-1号影像融合特征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
作者:张宏;李卫国;张晓东;卢必慧;张琤琤;李伟;马廷淮
关键词:HJ-1/CCD卫星影像;GF-1/PMS卫星影像;冬小麦种植面积;特征提取;影像融合;面向对象分类
-
基于GF-6/WFV卫星遥感的大田冬小麦叶片氮素含量估测
作者:姚永胜;任妮;李卫国;李伟;马廷淮;张宏;董建宾
关键词:冬小麦;GF-6/WFV卫星遥感;神经网络;叶片氮素含量;估测模型
-
基于HJ卫星的冬小麦白粉病监测研究
作者:庄东英;殷敏;耿安红;李卫国;崔必波
关键词:冬小麦;白粉病;光谱;监测;病情指数
-
利用空间-光谱双分支特征和动态选择的高光谱影像农作物分类
作者:戴佩玉;张欣;毛星;任妮;李卫国
关键词:遥感;高光谱影像;农作物分类;空谱联合特征;门控卷积;多输出特征约束
-
长三角区域农业遥感应用:进展、挑战与展望
作者:毛星;张欣;王宝佳;段玉林;李卫国;任妮
关键词:长三角;农业遥感;应用实践;发展建议
-
基于改进坐标注意力和U-Net神经网络的淡水养殖区提取
作者:张欣;戴佩玉;李卫国;任妮;毛星
关键词:遥感;监测;卷积神经网络;Landsat;养殖面积;坐标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