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麦航天诱变后代条锈病抗性变异及选择效果的研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杜久元

作者: 杜久元 1 ; 周祥椿 1 ; 包文生 2 ; 张廷刚 3 ; 何春雨 1 ; 白斌 1 ; 张礼 1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 甘肃兰州 730070

2.甘肃省航天育种工程研究中心 甘肃天水 741030

3.甘肃省天水市委农村工作部 甘肃 天水 741000

关键词: 小麦栽培;条锈病防治;航天育种;辐射诱变

会议名称: 2011年航天工程育种论坛

主办单位: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页码: 122-131

摘要: 为明确小麦航天诱变后代条锈病抗性的变异性和选择效果,拓宽抗条锈育种的途径,本文从2004-2010年,在我国条锈病的常发易变区甘肃陇南,对4个品种航天诱变后代的抗条锈性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兰天10号和兰天14号在SP1、SP2诱变群体抗谱都较原品种对照变宽,出现了部分抗性不显著提高的株(系);兰天17号和PASCAL在SP2表现出病情加重的趋势,但没有出现显著的抗性突变系.分析发现,SP1出现的抗性提高单株的抗性一般在SP2不会被保持,而SP2出现的抗性提高的株系则一般在SP3能被保持,具有一定的选择可靠性.在4个品种的sP2共确认了6个显著的非抗条锈性突变系,其中兰天10号的3个突变系在SP3和SP4都没有出现抗条锈性的显著分离和变异,而兰天14号和兰天17号的2个突变系则在SP3和SP4出现了抗条锈性的显著分离和变异。最后得出结论:航天诱变小麦种子可以引起后代抗条锈性的变异;变异可能出现在诱变一代、诱变二代,也可能出现在以后世代:诱变一代出现的不显著抗性提高单株,其抗性在诱变二代一般不会被保持,而诱变二代出现的抗性提高株系的抗性则在后代中一般能够保持下去,因此,对不显著抗病突变体的选择应依据诱变二代的表现进行;不论显著的抗条锈性突变体还是其它显著的非抗条锈性突变体,一般会随世代进展出现抗条锈性的显著分离和变异,是抗性选择的主要目标对象,在育种过程中应予重视。

分类号: S512.103.52

  • 相关文献

[1]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鲁清林. 2013

[2]近29年来我国航天育种专题文献研究. 王恒炜. 2008

[3]西瓜新突变系的筛选及利用研究. 王恒炜.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