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冀中平原甜高梁成株期蚜虫危害情况调查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董立

作者: 董立 1 ; 马继芳 1 ; 宋银芳 1 ; 杜瑞恒 1 ; 甘耀进 1 ; 董志平 1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河北省杂粮重点实验室,石家庄050031

关键词: 甜高粱;成株期;蚜虫危害;产量损失

会议名称: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页码: 259-260

摘要: 蚜虫是威胁甜高粱生产的重要害虫,繁殖速度快、虫量大,严重影响光合作用,时茎秆产量及糖分影响很大,甚至造成毁灭性损失.作者从2006年开始在冀中平原陆续开展了高粱蚜种类调查与防治试验,已经明确了甜高粱苗期主要受麦二叉蚜、走长管蚜为害为主,少量禾缢管蚜,地膜覆盖对苗期蚜虫为害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本项工作重点是澄清为害冀中平原成株期甜高粱蚜虫种类及为害程度,为防治成株期蚜虫和甜高粱产业顺利发展服务.

分类号: S435.14

  • 相关文献

[1]河北省保护地辣椒成株期死亡病害及其病原鉴定. 张利军,鹿秀云,李社增,郭庆港,李宝庆,马平. 2010

[2]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为害后玉米冠层光谱变化和产量损失研究. 石洁,刘玉英,张老章,文丽萍. 2009

[3]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为害后玉米冠层光谱变化和产量损失研究. 石洁,刘玉英,张老章,文丽萍. 2009

[4]黑麦秆蝇危害夏玉米的产量损失研究. 王永芳,李志勇,董志平,马继芳. 2020

[5]桃蛀螟为害夏玉米果穗对产量的影响. 石洁,张海剑,郭宁,李坡,王振营. 2016

[6]苗期食叶害虫危害夏玉米的产量损失评估. 王永芳,刘磊,李志勇,董志平,马继芳. 2021

[7]桃蛀螟为害夏玉米果穗对产量的影响. 石洁,张海剑,郭宁,李坡,王振营. 2015

[8]玉米粗缩病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及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关系的研究. 路银贵,曹永胜,田兰芝,邸垫平,苗洪芹. 2006

[9]河北省主推玉米品种对粗缩病抗性鉴定及病情指标与产量损失率关系研究. 路银贵,邓风,苗洪芹,田兰芝,邸垫平,张增芬. 2007

[10]玉米感染弯孢菌叶斑病后叶片的光谱特征及产量损失. 文丽萍,石洁,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 2006

[11]玉米品种(组合)对青枯病的抗性鉴定及产量损失研究. 王连生,刘克明,刘玉瑛,苏海,朱小阳,吴全安. 1993

[12]亚洲玉米螟为害后玉米冠层光谱变化和产量损失研究. 文丽萍,石洁,王振营,何康来,程登发. 2007

[13]玉米品种对青枯病的抗性鉴定及产量损失测定. 王连生,刘克明,刘玉英,苏海,朱小阳,吴全安. 1993

[14]谷瘟病、谷锈病混合发生区的药剂防控与产量损失. 马继芳,王永芳,白辉,张梦雅,刘佳,李志勇,董志平. 2025

[15]甜高粱的饲用价值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邵丽玮,安永福,王晓芳,符乐,张秀平. 2016

[16]饲用矮秆褐脉甜高粱巨能粱王2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张海娜,周永萍,韩轩,李元迎,李万贵,李洁,段世贞,李俊兰. 2017

[17]饲草甜高粱高产栽培技术与利用. 周汉章,刘环,贾海燕,袁淑红,南春梅,侯升林,魏志敏. 2017

[18]不同混合比例和青贮时间对紫花苜蓿与甜高粱混贮品质的影响. 包锦泽,孙志强,陆健,李源,刘贵波,玉柱. 2021

[19]基于甜高粱的铅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技术研究. 薛忠财,杜瑞恒,李十中. 2020

[20]甜高粱特性及河北省研究利用现状. 魏志敏,杜瑞恒,籍贵苏,侯生林,李顺国,王新玉.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