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蓝型油菜黄化突变体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分析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肖华贵

作者: 肖华贵 1 ; 饶勇 2 ; 杨焕文 1 ; 杨斌 2 ; 李超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油料研究所,贵州 贵阳,550006

2.云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云南 昆明,650201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黄化突变体;杂交育种;农艺性状

会议名称: 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中国作物学会

页码: 83-92

摘要: 以育成的甘蓝型油菜黄化突变隐性核不育两型系NY及其野生型隐性核不育两型系NG为母本,与9个恢复系按NCⅡ设计配制18个F1组合,采用杂种优势、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和配合力分析方法,研究黄化突变核不育两型系配制组合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效应及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突变体所配组合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中亲优势明显,但超亲优势平均值和超标优势平均值均较低;突变体及其野生型配制的2类组合间产量构成因素基本一致,但各因素在产量构成中的作用差异较大,建立其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间多元回归方程,可用于预测其配制组合的产量水平;突变体14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及其综合排名均低于野生型,配制组合在产量上要超过野生型组合存在一定的难度,须加强其突变体后继选择及强优势恢复系的筛选和测配工作;遗传参数分析表明,14个农艺性状在遗传上均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其中角果长度、角粒数、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都较高.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油菜黄化突变体的叶绿体超微结构、气孔特征参数及光合特性. 肖华贵,杨焕文,饶勇,杨斌,朱英,张文龙. 2013

[2]甘蓝型杂交油菜亲本含油量及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 魏忠芬,李德文,王军,张太平. 2014

[3]叶面喷施微量元素水溶肥对甘蓝型油菜宝油150农艺性状的影响. 徐小平,喻时周. 2021

[4]甘蓝型油菜千粒重与农艺及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赵继献,向阳,戴祥来,任廷波,胡权,程国平. 2020

[5]甘蓝型油菜双主茎YD4899的选育及表型性状比较分析. 喻时周,秦信蓉,田世刚,向阳,谭应森,罗春叶,杜才富. 2021

[6]EMS诱变对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陈星灼,张星星,陈俊锟,陈建军,吴彦利,王涛,秦信蓉. 2022

[7]灯盏花三倍体培育及生物性状的观察研究. 吴红芝,梅琳,郑思乡,杨生超,李晓波. 2011

[8]酱香型酒用糯高粱研究进展. 丁延庆,周棱波,汪灿,曹宁,程斌,高旭,彭秋,邵明波,张立异. 2019

[9]芭蕉芋的花粉活力和柱头的可授性研究. 周明强,欧珍贵,班秀文,李志芳,黎青. 2013

[10]多穗型两系杂交中稻新品种'隆两优0078'的选育与应用. 张稳,彭既明,袁定阳,刘梓琦,唐自标,杨璐,杨峰,杨远柱,罗德强,李建武,彭锐. 2022

[11]水稻新型三系雄性不育系黔丰11A的选育及应用前景. 石帮志,陈文强,孙灿慧. 2002

[12]高油份双低杂交油菜绵新油19的选育研究. 杜才富,秦信蓉,高志宏. 2007

[13]高温胁迫下油菜籽粒成熟期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李超,荐红举,刘列钊,李加纳. 2014

[14]高油份双低杂交油菜绵新油19的选育研究. 杜才富,秦信蓉,高志宏. 2007

[15]基于SNP遗传图谱定位甘蓝型油菜千粒重QTL位点. 荐红举,魏丽娟,李超,唐章林,李加纳,刘列钊. 2014

[16]甘蓝型油菜隐性胞核不育材料双低转育研究. 王华,侯国佐,赵继献. 1993

[17]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材料籽粒成熟特性研究. 王华,汤晓华. 2000

[18]两种环境下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差值QTL分析. 李超,李波,曲存民,阎星颖,付福友,刘列钊,谌利,李加纳. 2011

[19]早熟杂交油菜品种黔油早2号的选育. 黄泽素,代文东,唐容,李德珍,王少铭,张超. 2017

[20]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86AB的选育. 张瑞茂,陈大伦,李敏,胡腾文.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