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海水鱼类养殖在碳汇渔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海洋鱼类生理到考古发现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吕为群

作者: 吕为群 1 ; 陈阿琴 1 ; 刘慧 2 ;

作者机构: 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1306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

关键词: 硬骨鱼类;渗透调节;固碳机制;碳汇渔业

会议名称: 2011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水产学会

页码: 8-14

摘要: 海水硬骨鱼类固碳作用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研究对探讨海水鱼类养殖环境甚至整个沿海的生态系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还可为近岸海区经济活动提供决策支持。为充分认识海水鱼类养殖在碳汇渔业中的作用,还应着重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当前对海洋鱼类的碳酸盐沉积环境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鱼类渗透调节过程中肠道CaC03结晶的形成,但对其调控机制还不明确;对主要养殖海水鱼品种的固碳能力还不确定,应研究不同放养模式下鱼类消耗的有机碳的量是否与其碳酸盐产量有关,以及鱼类肠道碳酸盐颗粒排出及沉积到海底以后的溶解情况;目前对生物在近海碳循环过程中的作用还了解不够,尤其是海水鱼类养殖在海水养殖中的比重逐年增加,大规模海水鱼类养殖在浅海碳循环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不清楚;建立主要海水养殖鱼类的碳收支动态模型,探讨温度、饮水率、摄食和活动等对鱼类渗透压调节、呼吸和代谢活动的影响,获得准确的海水养殖鱼类碳收支资料,精确量化海水养殖鱼类的固碳量。总之,揭示海水养殖鱼类的固碳作用及机制,将有助于解决海水鱼类养殖,特别是高度集约化养殖模式下存在的能耗高、排污多等问题,让海水鱼类养殖在海洋碳循环中发挥积极作用,最终使我国的海水养殖业得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长岛毗邻水域硬骨鱼类早期资源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 张雨轩,单秀娟,卞晓东,韦超,张婉茹,崔培东. 2024

[2]鱼类消化道内分泌细胞概述及研究方法. 徐革锋,刘洋,牟振波. 2011

[3]八种海产硬骨鱼类消化系统的比较解剖研究. 王迎春,周勤,段晓英. 1997

[4]硬骨鱼类渗透压的内分泌激素调节机制. 马慧,柳淑芳,马骞,王秀利,庄志猛. 2012

[5]盐度影响海水硬骨鱼类渗透压调节机理的研究与展望. 张晨捷,施兆鸿,王建钢,高权新. 2013

[6]渤海莱州湾硬骨鱼类早期资源群落结构及演变. 卞晓东,万瑞景,金显仕,单秀娟. 2022

[7]黄海硬骨鱼类鱼卵、仔稚鱼及其生态调查研究. 万瑞景,姜言伟. 1998

[8]渤、黄海硬骨鱼类鱼卵与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其生物学特征. 万瑞景,姜言伟. 2000

[9]养殖栉孔扇贝对桑沟湾碳循环的贡献. 张明亮,邹健,毛玉泽,张继红,方建光. 2011

[10]基于营养级法的福建省淡水捕捞渔业碳汇量评估探析. 岳冬冬,吕永辉,于航盛,李旭君. 2018

[11]淡水捕捞渔业碳汇量评估探析——以浙江省的生产调查样本数据为例. 岳冬冬,王鲁民,方海,王茜,肖黎,熊敏思,郑亮. 2017

[12]海洋碳汇研究进展及南海碳汇渔业发展方向探讨. 李纯厚,齐占会,黄洪辉,刘永,孔啸兰,肖雅元. 2010

[13]渔业碳汇与碳汇渔业定义及其相关问题的辨析. 唐启升,蒋增杰,毛玉泽. 2022

[14]广东省海水养殖贝藻类碳汇潜力评估. 齐占会,王珺,黄洪辉,刘永,李纯厚,陈胜军,孙鹏. 2012

[15]印度洋金枪鱼渔业碳汇量评估初探——以中国为例. 岳冬冬,王鲁民,张勋,郑汉丰,冯春雷. 2014

[16]庙岛群岛毗邻海域秋季底栖食物网潜在碳来源贡献及对碳汇渔业的思考. 赵永松,单秀娟,杨涛,金显仕,韦超. 2022

[17]海洋渔业碳汇及其扩增战略. 唐启升,刘慧. 2016

[18]砗磲研究现状及在我国南海开展养殖的前景. 周勤,王玉芬,姜秀凤. 2014

[19]渤、黄海硬骨鱼类鱼卵及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其生物学特征. 万瑞景,姜言伟. 2000

[20]动物视觉器官对环境适应性的研究. 周慧,区又君,李加儿,温久福.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