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柱花草活化利用外源有机磷的分子机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刘攀道

作者: 刘攀道 1 ; 廖红 2 ; 刘国道 3 ; 田江 1 ;

作者机构: 1.华南农业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广州510642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儋州571737

3.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口570228

关键词: 柱花草;酸性磷酸酶;基因型差异;活化能力;分子机制

会议名称: 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5年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中国热带作物学会

页码: 00000098-00000098

摘要: 柱花草(Stylosanthes spp.)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的豆科牧草,也是酸性土壤的先锋改良作物.在酸性土壤上,有效磷低是限制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明确柱花草对土壤潜在有机磷库(如植酸磷和dNTP)高效活化利用的机理,不仅为解析柱花草高效适应酸性土壤的机制奠定基础.而且,为进一步培育适应酸性低磷土壤的作物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首先对53份柱花草材料根系内源和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进行筛选,研究结果表明柱花草酸性磷酸酶活性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分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与利用外源植酸磷和dNTP的能力呈正相关。在此基础上,对柱花草根部受低磷胁迫诱导表达的酸性磷酸酶同工酶进行部分纯化和质谱分析,结果表明该同工酶主要由4个紫色酸性磷酸酶(SgPAP)成员组成,包括SgPAP7,SgPAPlO,SgPAP23和SgPAP26。其中,SgPAP23的同源蛋白具有植酸酶的活性。定量PCR分析的结果表明低磷显著增强4个SgPAP成员在柱花草根部的表达量。而且,在低磷胁迫下,SgPAP7,SgPAP10和SgPAP23在磷高效基因型,TPRC2001-1根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磷低效基因型,Fine-stem。通过分析SgPAP-GFP在烟草表皮细胞的瞬间表达情况,明确了4个SgPAP成员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上。同时,超量表达SgPAP显著提高了转基因毛根分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而且,超量表达SgPAP23和其它3个SgPAP成员分别显著提高了转基因株系对外源植酸磷和dNTP的利用能力。以上结果表明柱花草可以通过调揑SgPAP的表达,控制根系分泌的酸性磷酸酶的活性,调节其对外源有机磷的活化利用能力。

分类号: S541.9

  • 相关文献

[1]低磷胁迫对柱花草酸性磷酸酶活性及其组成的动态影响. 刘攀道,孙丽莉,陈志坚,廖红,刘国道,白昌军,田江. 2013

[2]不同供磷水平对柱花草和黑籽雀稗根际生理活性的影响. 余爱,张海达,吴露露,张宇,杨帆,唐树梅,漆智平. 2011

[3]低磷胁迫对太空诱变耐低磷柱花草酸性磷酸酶活性和磷效率的影响. 刘攀道,郇恒福,刘一明,刘国道,白昌军,陈志坚. 2018

[4]磷铝协同作用对玉米苗期生物学性状和营养学特性的影响. 章爱群,贺立源,赵会娥,杨建峰,吴照辉,李淑艳. 2009

[5]不同基因型香蕉对钾高效吸收的根系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 饶宝蓉,杜中军,罗海燕,陶亮,陈业渊,徐立. 2010

[6]钾水平对巴西橡胶树幼苗磷组分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吴敏,何鹏,韦家少,吴炳孙. 2011

[7]热研4号王草对不同有机磷活化利用能力的评价. 黄睿,赵兴坤,虞道耿,刘攀道,刘国道,王文强. 2019

[8]不同磷水平对橡胶树磷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 何鹏,吴敏,韦家少,覃怀德,吴炳孙. 2011

[9]低磷胁迫对崖州硬皮豆生长及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黄杰,张郎织,邢玉芬,邹晓燕,刘国道,虞道耿,陈志坚. 2021

[10]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磷有效性和溶磷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王敦刚,张俏燕,曹文超,周广帆,王进闯. 2021

[11]镉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柱花草生长及植株镉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黄耿磊,黄冬芬,刘国道,郇恒福. 2010

[12]我国热带牧草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前景与对策. 易克贤. 2001

[13]中国柱花草生产及利用的发展现状和潜力. 易克贤. 2002

[14]热研7号柱花草选育研究. 蒋昌顺,邹冬梅,刘国道,张义正. 2002

[15]柱花草种子超干贮藏的效果及其遗传稳定性. Zou Dongmei,邹冬梅,Pan Yongbo,潘永波. 2014

[16]柱花草属不同种钾含量研究. Wen Xi,文稀. 2012

[17]表观遗传学在植物中的研究. 王树昌. 2011

[18]外源茉莉酸调控橡胶生物合成的研究. 曾日中,段翠芳,黎瑜,谭海燕,聂智毅,郝秉中. 2011

[19]植物聚硒机制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彭李顺,曹峥英,杨本鹏,张树珍. 2017

[20]赤霉素调控林木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 石鹏,王永,张大鹏.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