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天津地区芹菜抗尾孢叶斑病的发生及其抗病品种鉴定初探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王勇

作者: 王勇 1 ; 高苇 1 ; 张春祥 1 ; 高国训 2 ; 王武台 2 ; 吴锋 2 ;

作者机构: 1.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300381

2.天津市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蔬菜研究所

关键词: 芹菜;抗尾孢叶斑病;发病机制;病原鉴定;抗病品种

会议名称: 第四次全国植物抗病虫和病害流行与控制学术研讨会暨2015年西北植物病理学会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页码: 00000055-00000056

摘要: 近年来,天津及周边地区芹菜叶斑病严重发生,该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叶柄和茎.植株受害时,首先在叶边缘、叶柄处发病,逐步蔓延到整个叶片,叶片被害初呈黄绿色水渍状斑,后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大小2~15毫米,中央灰褐色,内部组织坏死后病部变薄呈半透明状,周缘深褐色,稍隆起,外围具黄色晕圈.病斑不受叶脉限制,严重时扩大汇合成斑块,终致整个叶片变黄枯死.叶柄和茎染病,病斑椭圆形,大小3~23毫米,初始产生水渍状小斑,扩大后成暗褐色稍凹陷条斑,发生严重时,使植株倒伏。田间湿度高时,病部常长出灰白色霉层。 经针对为害天津地区芹菜叶斑病采集分离致病病原进行鉴定,发现目前引起夏秋季芹菜叶斑病的病原菌为芹菜尾孢(Cercospora apii Fres.),其分生孢子梗数根丛生,浅褐色,膝状节有或无,其上孢痕明显,具0~6个隔膜,大小30~80×2~6μm。分生孢子无色、鞭状,直或稍弯曲,顶端较尖,具3~19个隔膜,大小40~150×3~6μm。 尾孢属真菌(Cercospora spp)是目前发现种类最多、寄主范围广的真菌类群之一,经研究尾孢属大部分种可引起植物叶斑类病害。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以来芹菜尾孢叶斑病一直作为一种次要的病害而未引起关注。近年来美国、加拿大、塞尔维亚、伊朗、澳大利亚,以及中国的陕西、内蒙、河北、山东、广东、福建、江苏等西北、华北、华东等地区芹菜上均有芹菜叶斑病发生。经我们对天津地区芹菜病害进行调查,发现芹菜叶斑病已经上升为芹菜主要病害之一,在芹菜幼苗期、成株期均可造成为害,以成株受害较重,一般发生率达到30%以上,对芹菜的品质、产量皆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经研究,尾孢叶斑病病菌发育适温范围为22℃~30℃,相对湿度在85%以上,而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夏秋季正是以这样的天气为主.近年来随着蔬菜设施化栽培模式的推广,我国多种形式保护地芹菜生产发展迅速,生产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棚内高温高湿环境容易引发芹菜尾孢叶斑病,芹菜尾孢叶斑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目前在各地芹菜生产中进行尾孢叶斑病防治主要是依靠施用各种杀菌剂。Berger等报道为了控制芹菜叶斑病的发生,美国整个芹菜生长季要喷施20~35次杀菌剂才能收到良好效果,造成较高的食品安全问题。抗病品种的种植对于生产中病害的控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展开芹菜抗尾孢叶斑病育种工作非常必要。 据此对芹菜尾孢的培养条件与在芹菜上的接种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PDA培养菌落扩展缓慢,培养10d后菌落仅为1cm左右。同时采用常规的保湿接种的方法,对芹菜尾孢病原菌在寄主其芹菜上的侵染扩散进行观察,发现该病原菌在人工条件下较难接种发病,且有较长的潜育期,侵染发病缓慢,人工接种30多天以后,才开始产生症状。同时试验证明,环境条件的改变,对芹菜尾孢叶斑病的发生及发病程度的影响很大,因此对抗芹菜尾孢品种的鉴定工作有较高要求。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芹菜生产技术水平,加强抗病育种研究,针对为害芹菜的尾孢叶斑病菌,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芹菜叶斑病抗性鉴定方法,对于培育出抗叶斑病品种非常必要。

分类号: S436.36

  • 相关文献

[1]日光温室黄瓜新品种——津优5号. 李加旺,张文珠,孙忠魁. 2000

[2]黄瓜黑斑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及品种抗病性评价. 李淑菊,王惠哲,杨瑞环,管炜. 2012

[3]我国芹菜生产发展变化及育种策略. 高国训,王武台,吴锋,刘惠静,王立宾,郎朗,周彦辉,王钦. 2014

[4]芹菜耐抽薹性杂种优势及亲子间相关性分析. 王武台,高国训,吴锋,刘惠静. 2012

[5]芹菜单株产量与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靳力争,高国训,鲁福成,张学东,华明艳. 2010

[6]优质杂交芹菜新品种"津奇一号". 高国训. 2009

[7]早春大棚芹菜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朱鑫,高国训,靳力争. 2010

[8]芹菜新品种YZ09-14的Logistic模型研究. 朱鑫,王萱,高国训. 2012

[9]01-3A芹菜雄性不育材料的遗传特点研究. 高国训,靳力争,鲁福成,陆子梅,任志雨,于槐. 2009

[10]不同育苗方式对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朱鑫,高国训,任志雨,陆子梅,鲁志平. 2011

[11]冬季日光温室芹菜的生长模型研究. 朱鑫,高国训,陆子梅,鲁志平,任志雨,邹芳玲. 2011

[12]有机无机液体肥料对几种蔬菜的施用效果. 李玉华,朱静华,梁海恬,吴迪. 2010

[13]芹菜斑枯病研究概述. 朱鑫,高国训,王萱. 2011

[14]土壤熏蒸剂对芹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刘春艳,霍建飞,姚玉荣,白鹏华,张福利,郝永娟,王万立. 2018

[15]芹菜隐性核基因雄性不育系转育研究. 高国训,靳力争,任志雨,鲁福成,陆子梅. 2009

[16]芹菜雄性不育花药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陆子梅,高国训,靳力争,顾自豪. 2007

[17]不同浓度6-BA包衣芹菜种子对萌发效果的影响. 吴锋,高国训,王武台,刘惠静,林建华,郝建全,李海燕,陈立升,王洲. 2015

[18]有机无机氮肥配施对芹菜产量、品质及土壤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李明悦,朱静华,廉晓娟,高伟,宁晓光,高贤彪. 2013

[19]芹菜幼苗耐热性鉴定的主成分分析. 朱鑫,沈火林. 2014

[20]不同浓度赤霉素包衣对芹菜种子萌发效果的影响. 吴锋,刘惠静,王武台,高国训.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