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从野生到家养——中国对虾养殖发展述评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王清印

作者: 王清印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

关键词: 中国对虾;工厂化育苗;养殖模式;品种选育;病害防治;营养学

会议名称: 2014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水产学会

页码: 00000003-00000042

摘要: 中国对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总纲,软甲纲,真软甲亚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明对虾属。由于它适应能力强、生长快、耐低温、品质好,成为亚热带和温带沿海的优良养殖对象,也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本文介绍了中国对虾幼体发育过程,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主要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中国对虾的新品种选育,中国对虾病害,中国对虾的营养与饲料等问题。中国对虾的养殖在世界对虾养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如果从1952年开启中国对虾养殖研究算起,迄今已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养殖产业规模从1978年的450 t到1992年的将近20万t,再到经过暴发性流行病的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直至今天,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中国对虾的养殖年产量大致徘徊在5万t上下,虽然在全国年产养殖对虾超过100万t的大背景下显得微不足道,但有关中国对虾养殖的故事还在继续。

分类号: S968.226

  • 相关文献

[1]尖吻鲈Latescalcarifer(Bloch)营养学研究的现状. 陆忠康. 1993

[2]青虾“太湖2号”选育与高效养殖模式. 傅洪拓. 2019

[3]中国对虾“黄海2号”人工感染WSSV病毒的定量检测. 孟宪红,孔杰,罗坤,栾生,张天时,张庆文. 2009

[4]对虾工厂化养殖和土池养殖溶解氧消耗研究. Liu Haiying,刘海英,Qu Keming,曲克明,Li Jian. 2008

[5]渤海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海蜇放流状况与效果. YANG Wen-bo,杨文波,LI Hui-qin. 2010

[6]诺氟沙星2种不同给药方式在中国对虾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 孙铭,李健,张喆,王静凤. 2010

[7]中国对虾不同发育阶段肝胰腺、卵巢及血淋巴中孕酮和雌二醇含量的变化. 蔡生力,杨丛海,赵维信,李德尚. 2000

[8]假睛东方鲀(Fugu pseudommus Chu)工厂化育苗研究. 雷霖霖,姜文礼,柳学周,陈超,徐延康,刘玉详. 1992

[9]红鳍东方鲀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 雷霁霖,陈超,徐延康,刘忠强,王国文,于爱红,曲维功. 1992

[10]青蛤工厂化育苗生产性试验. 杨星星,陈坚,于业绍,黄保忠,莫永凯,范新枝. 2004

[11]青蛤工厂化育苗. 于业绍,周琳,杨世俊,张沛花,陆平. 1998

[12]海泥附着基的青蛤工厂化育苗试验. 赵玉明,顾润润,于业绍. 2005

[13]真鲷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 雷霁霖,陈超,刘忠强,徐延康,王国文,于爱红,曲维功. 1992

[14]红鳍东方豚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 雷霁霖,王国文. 1992

[15]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上的应用. 周进. 2003

[16]长江中游优势产区水产品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 徐竹青. 2005

[17]噁喹酸对水生生物细菌病的防治效果及残留研究. 李健,王群,孙修涛,马向东,刘德月,仝翔2. 2001

[18]疫苗: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业向工业化转型的重要支撑. 马悦,张元兴,雷霁霖. 2014

[19]中国大鲵子二代的健康养殖及其病害防治. 谭永安,刘鉴毅,陈溢安,叶美茜,范结其,卢兴荪. 2005

[20]观赏鱼和水族生态:孔雀鱼的养殖及病害防治. 陈思行.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