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枯草芽孢杆菌DJ-6与吡唑醚菌酯及其混配对草莓枯萎病的室内抑菌活性与田间促生防病效果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吉沐祥

作者: 吉沐祥 1 ; 肖婷 1 ; 姚克兵 1 ; 吴祥 1 ; 陈宏洲 1 ; 王莉莉 1 ; 杨晨 1 ; 李国平 1 ;

作者机构: 1.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句容212400

关键词: 草莓枯萎病;枯草芽孢杆;吡唑醚菌酯;抑菌活性;田间防治

会议名称: 第十届中国(大连·金州)草莓文化旅游节会议

主办单位: 中国园艺学会

页码: 00000322-00000329

摘要: 为筛选草莓枯萎病增效生物复配杀菌剂,解决单一生防菌防效不稳定,效果不尽理想的问题,减少与替换化学农药使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枯草芽孢杆菌DJ6与吡唑醚菌酯及其5种配比对草莓枯萎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D J-6与吡唑醚菌酯及1∶1、1∶2、1∶3、1∶4、1∶5混配组合对草莓枯萎病菌的EC50分别为5.3115μg/ml、4.0086μg/ml、3.5706μg/ml、3.3509μg/ml、3.2189μg/ml;5种混配组合对草莓枯萎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2.28、1.77、1.53、1.64、1.11,其中以1∶1增效作用最大.吡唑醚菌酯(EC50=2.6892μg/ml)的室内生物活性高于枯草芽孢杆菌DJ-6(EC50=213.5212μg/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吡唑醚菌酯·2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000倍液、3000倍液以及各单剂在草莓定植后灌根(每株250mL),均有促进草莓生长和对枯萎病较好的防治效果,植株性状表现为株高增加,叶柄拉长,叶片增大,株径增大,其中高浓度、中浓度处理高于低浓度与两个单剂处理.药后30d和80d对枯萎病防治效果,高浓度防效最高分别为100%和93.11%,均高于其他各处理;其次为中浓度防效分别为92.64%和86.49%,高于低浓度和各单剂;低浓度防效分别为82.61%和72.42%,高于10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效分别为77.85%和55.16%),但低于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2000倍液(防效分别为89.15%和76.78%).因此20%吡唑醚菌酯·2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定植后的灌根推荐浓度为1000~2000倍液.

分类号: S436.68

  • 相关文献

[1]枯草芽孢杆菌DJ-6与吡唑醚菌酯及其混配对草莓枯萎病的室内抑菌活性与田间促生防病效果(英文). 吉沐祥,姚克兵,李国平,吴祥,陈宏洲,庄义庆. 2014

[2]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复配对葡萄炭疽病菌增效活性与田间防效(英文). 吉沐祥,刘吉祥,王建华,彭燕琼,李国平. 2017

[3]枯草芽孢杆菌与吡唑醚菌酯及其混配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与田间防病效果(英文). 吉沐祥,毛妮妮,李国平,姚克兵,刘吉祥,陈宏州,吴祥,郭建,芮东明. 2015

[4]黄麻链霉菌NF0919菌株对草莓枯萎病的生防活性初探. 陈宏州,庄义庆,杨敬辉. 2014

[5]施肥模式对连作草莓枯萎病控制效果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陈义群,董元华,王辉,黄冠燚,霍恒志. 2012

[6]草莓枯萎病菌拮抗细菌JX-13的鉴定及生防效果评价. 吉沐祥,王晓琳,黄洁雪,吴祥,陈宏州,杨敬辉,庄义庆. 2019

[7]草莓枯萎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于红梅,赵密珍,王静,孟宪风. 2013

[8]一株萎缩芽胞杆菌YL3的鉴定及其脂肽类化合物分析. 刘邮洲,陈夕军,梁雪杰,钱亚明,乔俊卿,刘永锋. 2017

[9]防治草莓枯萎病菌4种药剂的筛选试验. 于红梅,赵密珍,钱亚明,王静. 2011

[10]沼液对草莓土传病害的盆栽防效与沼液中拮抗细菌筛选. 李海,马艳,常志州,殷蒙,张世敏. 2011

[11]草莓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英文). 吉沐祥,吴祥,姚克兵,陈宏州,杨敬辉,王莉莉,庄义庆. 2014

[12]句容地区草莓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吴祥,吉沐祥,陈宏州,杨敬辉,姚克兵,王莉莉,朱成刚,王健. 2013

[13]句容地区草莓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田间防治. 吴祥,姚克兵,吉沐祥,陈宏州,杨敬辉,李金凤,王莉莉. 2015

[14]不同药剂处理对草莓植株抗病性的影响. 肖婷,吉沐祥,杨敬辉,陈宏州,狄华涛,姚克兵. 2015

[15]8种生物杀菌剂对草莓枯萎病菌室内抑菌活性测定. JI Mu-xiang,吉沐祥,CHEN Hong-zhou,陈宏州,WU Xiang,吴祥,YAO Ke-bing. 2017

[16]草莓枯萎病的分离鉴定及田间药剂防治试验. WU Xiang,吴祥,LI Guo-ping,李国平,JI Mu-xiang,吉沐祥. 2017

[17]30%辛硫磷微胶囊剂防治甘薯地下害虫效果评价. 孙厚俊,杨爱梅,赵永强,谢逸萍. 2010

[18]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及其复配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刘吉祥,吉沐祥,芮东明,杨勇,陈宏州,杨敬辉. 2017

[19]江苏丘陵地区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QoIs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研究. 肖婷,许媛,陈宏州,狄华涛,吉沐祥,杨敬辉. 2017

[20]枯草芽胞杆菌和吡唑醚菌酯协同防治草莓病害. 姚克兵,张玉军,王劲根,许媛,杨敬辉.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