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AMPK信号通路研究英红九号红茶抑制小鼠肥胖的作用机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孙伶俐

作者: 孙伶俐 1 ; 邓旭铭 2 ; 赖幸菲 1 ; 向丽敏 1 ; 黎秋华 1 ; 张灵枝 2 ; 孙世利 3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广东省茶树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9

2.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广东广州510642

3.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广东省茶树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广

关键词: 红茶;肥胖;体重指数;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会议名称: 2017全国茶业创新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茶叶学会

页码: 00000215-00000216

摘要: 肥胖是因特定生化因子引起的进食调控和能量代谢紊乱的疾病.肥胖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并取代了由营养不良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1999年WHO己正式宣布肥胖是一种疾病.目前研究证实,茶叶具有抑制肥胖和缓解代谢综合征的功效,其机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绿茶儿茶素上,而红茶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茶类,约占消费量的80%.因此,红茶类的生物活性研究更有现实意义.本文采用英红九号红茶水提物为材料,分别用0.5(低浓度)、1.0(中浓度)及2.0 g/kg BW(高浓度)的英红九号红茶水提物灌胃ICR小鼠两周并连续检测小鼠摄食量和体重变化,研究英红九号红茶对小鼠体重的影响及其抑制小鼠肥胖作用机制。Western bolt检测结果表明,英红九号红茶可上调小鼠肝脏中p-AMPKa表达水平,并进一步上调其下游p-ACC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FAS蛋白表达水平。初步明确了英红九号红茶可能是通过调控AMPKa信号通路而抑制小鼠肥胖。

分类号: TS272.52

  • 相关文献

[1]无菌小鼠在肠道菌群研究中的应用概述. 涂师运,王娟,傅金凤,盛鸥. 2021

[2]5种食品原料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傅金凤,谭思敏,涂师运,王娟,盛鸥. 2022

[3]茶叶抑制肥胖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细胞生物学机制. 孙世利,凌彩金,潘顺顺,苗爱清. 2011

[4]丁酸对脂肪代谢的调节及其作用机制. 徐进,王劼,舒鼎铭,王旭溟. 2022

[5]阿根廷马黛茶与广东红茶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 乔小燕,马棉霞,陈维,马成英,陈栋. 2020

[6]红茶品质及其相关生化因子研究进展. 范捷,王秋霜,秦丹丹,方开星,朱海燕,姜晓辉,陈栋,吴华玲. 2020

[7]黄化英红九号红茶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乔小燕,李波,何梓卿,陈海强,操君喜,黄华林. 2018

[8]黄化变异对英红九号红茶香气的影响. 陈维,祁丹丹,王雯雯,苗爱清,庞式,马成英. 2018

[9]不同水质对英红九号红茶茶汤主要理化成分及品质的影响. 周巧仪,凌彩金,林威鹏,刘淑媚,关洁婷,郜礼阳. 2020

[10]花香型红茶红螺春加工新技术研究. 赖兆祥,苗爱清,孙世利,庞式,黄国资,吴家尧. 2010

[11]红茶香气研究进展. 王秋霜,陈栋,吴华玲. 2011

[12]英红九号红茶保健功效研究进展. 孙世利,操君喜,赖幸菲,潘顺顺. 2015

[13]基于超高频RFID红茶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 凌彩金,刘锦新,吴家尧,王秋霜,刘淑媚,陈海强,赵超艺. 2013

[14]云大淡绿红碎茶香气化合物组成研究. 李家贤,何玉媚,黄华林,苗爱清. 2008

[15]英红九号红茶茶汤色泽与感官评价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关洁婷,谢郁超,周巧仪,凌彩金. 2020

[16]不同季节翠玉品种3大茶类生化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潘顺顺,赖幸菲,孙伶俐,黎秋华,向丽敏,孙世利. 2017

[17]红茶提取物体外清除自由基作用研究. 孙世利,苗爱清,凌彩金,潘顺顺,庞式,赖兆祥,曾文伟,赵超艺. 2010

[18]不同萎凋工艺加工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研究. 赖兆祥,苗爱清,庞式,孙世利,曾琼. 2011

[19]英红6号红茶香气成分的研究. 李家贤,何玉媚,黄华林,卓敏,晏嫦妤,乔小燕. 2009

[20]从我国红茶产业数百年兴衰的启示试论中国红茶的发展思路. 陈栋,刘军,吴华玲,王秋霜,乔小燕,李家贤.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