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苏丹草管状分子体外诱导及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力的变化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ZHONG Xiao-xian

作者: ZHONG Xiao-xian 1 ; 钟小仙 1 ; LIU Zhao-ming 2 ; 刘兆明 1 ; QIAN Chen 2 ; 钱晨; LIU Da-lin; 刘大林;

作者机构: 1.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关键词: 苏丹草;遗传育种;管状分子;体外诱导;木质素合成;酶活力

会议名称: 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

主办单位: 中国草学会

页码: 00000182-00000193

摘要: 为探索C4木质纤维素作物次生细胞壁合成机制,以苏丹草新品系“苏牧3号”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光照、外源植物激素和活性炭对愈伤组织管状分子分化率的影响,并对管状分子诱导过程中木质素含量、可溶性酚醛组分含量及其相关酶活力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光照16h、不含外源植物激素的基本培养基中添加3g/L活性炭、诱导培养20d,管状分子分化率最高,为51.97%,管状分子起始时间为4d;诱导培养21d时,木质素含量达到最高值18.11±0.16%,与木质素合成相关的酶PAL、CAD活力也同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98.58±2.14pkat/mg、1394.44±166.94pkat/mg,此后木质素含量和相关酶活力均无显著变化;POD活力显著高于继代培养,诱导培养9d时达到最高值132.24±1.38U/mg;可溶性酚醛组分含量先增后减,诱导培养12d时达到最高值1.09±0.06μg/mg.本研究建立的苏丹草高频率管状分子体外诱导体系,为C4作物木质素合成机制研究和苏丹草定向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撑.

分类号: S544.103.2

  • 相关文献

[1]苏丹草管状分子体外诱导及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力的变化. 刘兆明,钟小仙,钱晨,刘大林. 2015

[2]苏丹草农杆菌介导法基因转化条件. 钟小仙,佘建明,蔡小宁,何晓兰,师蔚群,张建丽,顾洪如. 2008

[3]苏丹草叶斑病病原鉴定. 钟小仙,蔡凤,顾洪如. 2004

[4]苏丹草幼穗离体培养植株的再生技术. 钟小仙,佘建明,顾洪如,张建丽,许亚楠,师蔚群. 2005

[5]利用粗毒素离体筛选苏丹草抗叶斑病体细胞突变体. 钟小仙,佘建明,顾洪如,张建丽. 2006

[6]苏丹草叶斑病平脐蠕孢菌的生物学特性. 蔡世嘉,顾洪如,沈益新. 2011

[7]苏丹草与拟高粱远缘杂交初报. 钟小仙,顾洪如,丁成龙,白淑娟,向阳海,刘朝晖. 2002

[8]苏丹草-拟高粱杂交种鲜草饲喂獭兔的效果研究. 钟小仙,刘智微,张建丽,钱晨,吴娟子,潘玉梅,马德寅. 2017

[9]激素对白灵菇菌丝生长影响的研究. 李冠喜,邵世光,李玉娟. 2003

[10]不同树莓品种超氧化物歧化酶分离纯化及酶活力试验研究. 宣景宏,孟宪军,刘春菊,张春艳. 2006

[11]影响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几种激素的交互作用. 李冠喜,李玉娟,邵世光. 2003

[12]高强度超声处理对鹅胸肉肌动球蛋白特性的影响. 张坤,邹烨,王道营,张新笑,陈琳,诸永志,徐为民. 2018

[13]宰后鸭肉骨骼肌中caspase-3活化对嫩度的影响. 黄伟,曹锦轩,王道营,徐为民,张牧焓. 2012

[14]丝瓜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戴澈,刘根新,许园园,刘哲,娄丽娜,苏小俊. 2016

[15]SSR标记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程保山,杨加银,徐卫军. 2009

[16]植物多倍体化效应及甘薯多倍体的研究进展. 蒋姣姣,胡健中,孙健英,曹清河,马代夫,韩永华,李宗芸. 2016

[17]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杏鲍菇种质资源评价. 杨和川,苏文英,谭一罗,秦裕营,马腾,浦汉春,周振玲. 2019

[18]分子标记技术在杏鲍菇中的应用. 苏文英,杨和川,谭一罗,秦裕营,马腾,周振玲,浦汉春. 2017

[19]元麦β-葡聚糖含量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石晓旭,韩笑,刘海翠,李赢,石吕,薛亚光,魏亚凤,杨美英,刘建. 2022

[20]转基因技术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赵为民,王学敏,任守文,李碧侠,方晓敏,付言峰.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