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菲律宾蛤仔养殖水体中主要污染物安全限量的研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JIANG Chao-jun

作者: JIANG Chao-jun 1 ; 姜朝军 1 ; QIAO Qing-lin 1 ; 乔庆林 1 ; XU Jie; 徐捷; CAI You-qiong;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 200090

关键词: 养殖水体;菲律宾蛤仔;致病微生物;重金属;石油烃;安全限量

会议名称: 第二届水产功能食品研制与开发技术暨水产食品安全与水产品加工、贮藏新技术交流会

主办单位: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

页码: 00000062-00000070

摘要: 海洋环境调查表明,菲律宾蛤仔的污染物主要有三类:致病微生物、重金属和石油烃.本文针对这三种主要污染物,采用室内模拟双箱污染动力学模型的方法,较为快速地获得了菲律宾蛤仔对养殖水体中污染物生物富集系数和贝体内重金属、石油烃等持久性污染物的生物半衰期参数,探讨了污染物在生物体与养殖水体中的平衡分配关系,分析比对了欧盟及美国的相关标准,确定了菲律宾蛤仔养殖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安全限量值.结果表明,.在菲律宾蛤仔最佳生长及净化温度15℃、盐度30的条件下,菲律宾蛤仔与养殖水体中大肠菌群富集量关系的二阶回归分析公式为y=0.925x2+17.366x-123.77,养殖水体中大肠菌群的安全限量定为<70c fu/100ml较为合理.Hg、Cd、Pb、As是贝类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菲律宾蛤仔对As的生物富集不明显,对Hg、Cd、Pb的生物富集较强,生物富集系数分别为1030、935、378;同时,菲律宾蛤仔对Hg、Cd、Pb、As的生物代谢较慢,其生物学半衰期处于18~33d范围内.建议菲律宾蛤仔养殖水体中重金属的安全限量定为Hg0.0004mg/L;Pb0.0018mg/L;Cd0.011mmg/L;As0.05mg/L.菲律宾蛤仔养殖水体中石油烃的富集结果表明,0#柴油经过4d能够在贝体和水环境之间达到稳态平衡:生物富集系数为545.根据石油烃中最具有毒性的α-苯并芘(BαP)组分的等效评价,建议把菲律宾蛤仔养殖水体中石油烃污染物的安全阈值定为0.03~0.05mg/L.

分类号: X52:X502

  • 相关文献

[1]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养殖水体中石油烃安全限量的研究. 姜朝军,乔庆林,周培根,蔡友琼,徐捷. 2006

[2]双壳贝类养殖水体中Hg、Pb、Cd安全限量的研究. 乔庆林,姜朝军,徐捷,蔡友琼. 2007

[3]菲律宾蛤仔养殖水体中4种重金属安全限量的研究. 乔庆林,姜朝军,徐捷,蔡友琼. 2006

[4]菲律宾蛤仔养殖水体中大肠菌群安全限量的研究. 徐捷,乔庆林,蔡友琼,姜朝军. 2005

[5]菲律宾蛤仔养殖水体中大肠杆菌安全限量的研究. 徐捷,乔庆林,蔡友琼,姜朝军. 2006

[6]菲律宾蛤仔对石油烃的富集与释放特征. 高萍,夏斌,崔毅,孙雪梅,乔向英,陈碧鹃,崔正国,赵俊,唐学玺. 2013

[7]菲律宾蛤仔对石油烃的污染动力学和阈值研究. 姜朝军,乔庆林,蔡友琼,徐捷. 2006

[8]青岛近海主要海捕水产品中金属元素与石油烃含量分析. 翟明丽,赵艳芳,翟毓秀,尚德荣,盛晓风,丁海燕. 2016

[9]菲律宾蛤仔对6种重金属的生物富集动力学. 苑旭洲,崔毅,陈碧鹃,崔正国,杨凤. 2012

[10]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污染现状和大肠菌群净化研究. 徐捷,乔庆林,蔡友琼,姜朝军. 2006

[11]重金属在小球藻-菲律宾蛤仔食物链上的传递与累积. 汪远丽,曲克明,单宝田,崔正国. 2012

[12]人工湿地不同植物根系及基质重金属富集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 朱加宾,李冰,侯诒然,余家辉,张成龙,朱健. 2018

[13]蛤毒素的研究进展. 李兆新,郭萌萌,杨守国,邢丽红,谭志军. 2009

[14]CO发色对罗非鱼片冷藏期间细菌菌相的影响. 郝淑贤,李来好,杨贤庆,汪玲玲,黄卉,石红,马海霞,魏涯. 2010

[15]菲律宾蛤仔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陈百尧,杨健,龚琪本,唐兴本,伏光辉,时勤. 2009

[16]大亚湾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与分布特征. 孙涛,肖雅元,王腾,刘永,付亚男,李纯厚. 2018

[17]石油烃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及风险评估. 王群,宋怿,孟娣,穆迎春,李强. 2014

[18]青岛崂山近岸海域石油烃现状与评价. 乔向英,崔毅,周明莹. 2008

[19]环渤海石油污染对海区环境和海洋生物的影响研究. 孙晓杰,李兆新,邢丽红,郭萌萌,盛晓风. 2016

[20]生物炭及其复合材料去除水体石油烃研究进展. 范福强,李颖洁,方栩,李继超,李丹怡,黄慧茹.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