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稻瘟病菌不同致病力菌株转录组分析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齐中强

作者: 齐中强 1 ; 杜艳 1 ; 余振仙 1 ; 于俊杰 1 ; 俞咪娜 1 ; 刘永锋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菌;转录组学;分子机制

会议名称: 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页码: 00000220-00000220

摘要: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生产上一种最具破坏性的真菌病害,严重威胁中国的水稻安全生产;不同致病力的稻瘟病菌共存于田间,是水稻抗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稻瘟病菌致病力差异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为了对不同致病力稻瘟病菌的致病分子机制进行深入分析,采用转录组测序对致病力强(#248)、中(#235)和弱(#162)的孢子、菌丝和侵染阶段(8h、24h、48h、72h和96h)进行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分析表明3个菌株在侵染阶段48h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达到最多,强致病力菌株248各个阶段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均最多。同时,已知的致病相关基因在248各个阶段的差异表达基因中也是出现最多的。对上述各个阶段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分为11个类别,其中3个菌株的抱子和菌丝阶段分别聚为2组,而中间类型235和弱致病力菌株162的侵染早期(8h和24h)聚为1组,3个菌株的侵染后期共同聚为3组,上述结论表明强致病力菌株的差异基因表达模式和其余两种致病力存在较大差异,但在侵染后期,这种差异逐步缩小。

分类号: S435.111.41

  • 相关文献

[1]水稻品种混栽对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程兆榜,周益军,范永坚,张文荟,张学娣. 2001

[2]水稻落粒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宋颖娉,宋立明. 2015

[3]利用稻瘟病菌粗毒素筛选水稻抗病突变体. 刘艳,迟铭,王宝祥,宋兆强,杨波,卢白关,李健,秦德荣,徐大勇. 2016

[4]甜糯玉米籽粒不同发育时期基因表达谱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高志方,周玲,梁帅强,张体付,戴惠学,朱英,赵涵. 2024

[5]江苏丘陵地区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QoIs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研究. 肖婷,许媛,陈宏州,狄华涛,吉沐祥,杨敬辉. 2017

[6]植物耐盐性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刘云芬,彭华,王薇薇,郑佳秋,祖艳侠,吴永成,梅燚,郭军. 2019

[7]洋葱抽薹开花性状的研究进展. 陈微,李威亚,惠林冲,杨海峰,何林玉,潘美红. 2020

[8]dsDNA噬菌体裂解系统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韩晗,李雪敏,程博幸,王小青,王冉. 2019

[9]我国蔬菜作物耐低温性研究进展. 钱恒彦,潘宝贵,刁卫平,戈伟,郭广君,刘金兵,陈学好,王述彬. 2019

[10]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pp.)种群对多菌灵的抗药性监测. 杨敬辉,许媛,肖婷,褚姝频,芮东明,姚克兵. 2021

[11]LED单色光对兔行为及同期发情影响的机理研究. 潘孝青,王杏龙,杨杰,邵乐,秦枫,李健,张霞,翟频. 2020

[12]油菜花色遗传研究进展. 陈志爱,韩配配,倪正斌,孙红芹,万林生. 2023

[13]植物PRRs和NLRs介导的免疫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刘艳艳,丁颖,郑佳秋,宛柏杰,曹婷,刘兴华. 2023

[14]葡萄胶孢炭疽病菌复合种(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species complexes)对嘧菌酯的抗药性研究. 杨敬辉,许媛,肖婷,褚姝频,刘吉祥,姚克兵. 2024

[15]植物春化作用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王凡,卞晓春,刘陈玮,徐仁超,吴春芳. 2022

[16]植物蛋白质合成延伸因子. 陈建中,章镇,戴剑. 2002

[17]棉花应答逆境胁迫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吴巧娟,吴巧娟,徐剑文,刘剑光,赵君,肖松华,袁有禄. 2016

[18]基于转录组测序的乌桕叶色相关基因的挖掘. 王晓晓,郑旭,赵文静,缪美华,刘兴满. 2024

[19]近十年江苏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及变化动态. 程兆榜,陈毓苓,任春梅,季英华,魏利辉,周益军. 2010

[20]稻瘟病菌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曹慧娟,张瑾瑾,杜艳,齐中强,俞咪娜,刘永锋.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