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海洋酸化条件下纳米TiO2颗粒对小球藻的毒性效应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夏斌

作者: 夏斌 1 ; 隋琪 1 ; 陈碧鹃 2 ; 孙雪梅 1 ; 朱琳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 266071

2.上海海洋大学,上海 201306

关键词: 人工纳米颗粒;海洋微藻;毒性效应;暴露浓度

会议名称: 第三届生态毒理学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南京大学`中科院`生态毒理学报编辑部

页码: 00000657-00000658

摘要: 本文以海洋单细胞真核绿藻-小球藻为实验生物,以纳米TiO2颗粒为实验材料,在正常海水和酸化海水条件下,运用纳米激光粒度仪分析了中纳米TiO2颗粒的粒径及表面电荷变化,运用显微镜计数法研究了纳米TiO2颗粒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采用酶标仪测定了纳米TiO2颗粒对藻细胞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并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藻细胞ROS含量,同时运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ENPs与藻细胞的相互作用,以阐明纳米TiO2颗粒对海洋微藻的毒性作用机制。

分类号: X173

  • 相关文献

[1]人工纳米颗粒对海洋渔业生物的毒性效应及水产品质量安全影响研究进展. 丁怡丹,黄翠玲,朱琳,冯娟,夏斌,赵信国,孙雪梅,陈碧鹃,曲克明. 2020

[2]不同粒径TiO_2颗粒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 马菲菲,孙雪梅,韩倩,陈碧鹃,夏斌,曲克明. 2015

[3]背角无齿蚌幼蚌不同组织的铜积累特征. 刘凯,陈修报,刘洪波,姜涛,杨健. 2022

[4]海洋酸化与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人工纳米颗粒的联合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王昊,赵信国,陈碧鹃,夏斌,孙雪梅,朱琳,曲克明. 2019

[5]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法测定海洋微藻藻粉中的8种脂溶性毒素. 高莉媛,王艳龙,陈军辉,王帅,史小星,石洪华,郑立. 2016

[6]适合海洋微藻活体染色的方法评价. 王帅,张波,赵昔龙,程明娇,曹为,徐希媛,郑立. 2018

[7]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洋水体与沉积物中光合色素. 江涛,丛敏,甘居利,母清林,方杰,滕德强,吕颂辉. 2012

[8]海洋微藻高密度异养发酵的研究进展. 荣辉,吴兵兵,杨贤庆,李来好,吴燕燕,戚勃,胡晓,李春生. 2018

[9]索氏提取法测定海洋微藻粗脂肪含量及其优化方法的研究. 韦芳三,李纯厚,戴明,吕国敏,齐占会,肖雅元. 2011

[10]悬浮物对半滑舌鳎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毒性效应. 周勇,马绍赛,曲克明,陈聚法,徐勇. 2009

[11]制浆造纸废水对不同水生动物的毒性效应. 沈新强,晁敏,沈盎绿,王云龙. 2007

[12]轮虫在生态毒理学中的研究进展. 沙婧婧,戴媛媛,潘玉龙,李娟,徐兆东,张继民. 2018

[13]金霉素及其异构体降解产物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张迪,厉圆,沈忱思,肖冬雪,柳建设,赵凤,熊明瑜. 2019

[14]三氯异氰尿酸对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毒性及其抗氧化酶影响. 聂湘平,王翔,李凯彬,吴淑勤. 2008

[15]3种多环芳烃对条纹锯鮨胚胎发育及早期仔鱼的毒性效应. 孔祥迪,刘莉,李炎璐,于欢欢,陈超. 2016

[16]3种渔用药物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刘永涛,李乐,杨红,艾晓辉. 2017

[17]不同砷形态在水产品中的毒理及转化研究进展. 刘香丽,汪倩,宋超,范立民,孟顺龙,裘丽萍,陈家长. 2019

[1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对大黄鱼受精卵及仔鱼的急性毒性效应. 李磊,蒋玫,王云龙. 2019

[19]Cu~(2+)、Zn~(2+)、Pb~(2+)对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毒性效应. 孔祥迪,陈超,李炎璐,贾瑞锦,于欢欢,翟介明,刘江春. 2014

[20]海洋纳塑料的环境行为与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夏斌,王莹,李恒翔,黄伟,冯志华,杜蕴超,李力昂,王菊英,张凯,徐向荣,王有基.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