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李梁
作者: 李梁 1 ; 于洋 1 ; 宫秀杰 1 ; 姜宇博 1 ; 郝玉波 1 ; 葛选良 1 ; 钱春荣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关键词: 地膜覆盖;覆膜年限;土壤残留量;微生物分布
会议名称: 第十五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会议
主办单位: 中国作物学会
页码: 00000126-00000128
摘要: 随着地膜覆盖技术普及和应用,地膜残留所带来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地膜残留导致自然水和土壤毛管水的渗透受阻,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土壤孔隙度下降,通透性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下降;同时,土壤中残膜导致作物出苗慢,缺苗断垄现象严重;满地散落、漫天飞舞的残膜造成"视觉污染"等.因此,加强农田残膜特点研究,采取措施减少地膜污染带来的危害已经刻不容缓.连续覆膜地块地膜残留污染十分严重,土壤中平均残留量高达76.85kg/hm2。土壤中残膜量与覆膜年限有关,覆膜年限越久,残留量越高。同时,种植模式对残膜量也存在一定的影响,连续7a覆膜种植烤烟的土壤中残留量最高,达到125.2kg/hm2。不同覆膜年限下土壤中残留地膜的片数都非常高,数量在300-2000万片/hm2之间,0-20cm内的土壤耕层是残膜污染的主要区域,占土壤中残膜总量的90%以上。研究结果还显示覆膜耕作显著改变了土壤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导致菌群丰度的改变。
分类号: S316
- 相关文献
[1]高梁地膜覆盖亩产吨粮的生理基础. 张树权. 1996
[2]作物地膜覆盖技术适宜性及其在东北春玉米上的应用. 高海河,刘宏金,高维常,刘勤,钱春荣,靳拓,严昌荣. 2021
[3]良种沙棘地膜覆盖硬枝扦插快繁技术. 王春艳. 2002
[4]大豆地膜覆盖——大豆稀、少、覆栽培法研究. 梁亚超,于桂霞,于朝贵,何福玉,邱振英,王中田. 1988
[5]寒地玉米“大双覆”高产机理及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赵作民. 199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玉米秸秆连年不同方式还田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作者:徐洪岩;郝玉波;张微;刘丽;张明爽;孔德崴;何长安;于倩倩;张树棣;钱春荣
关键词:秸秆还田;玉米连作;产量;根系;土壤微生物
-
紫穗槐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2)基因的克隆及抗旱性功能验证
作者:张艺腾;管清杰;于洋;郝玉波;姜宇博;宫秀杰;吕国依;钱春荣
关键词:紫穗槐;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干旱;转基因;烟草
-
优质食用大麦青稞新品种-龙稞2号
作者:孙丹;刁艳玲;尚佳薇;刘广阳;王秀君;王月超;刁鹤楠;于洋;王翔宇
关键词:
-
丰产抗病广适饲用大麦品种龙饲麦1号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尚佳薇;刘英;刁艳玲;孙丹;刘广阳;王月超;王秀君;刁鹤楠;于洋
关键词:饲用大麦;龙饲麦1号;栽培技术
-
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密度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林青樵;程萌;郝玉波;于洋;姜宇博;吕国依;焦峰;钱春荣
关键词:玉米;大豆;间作密度;光合特性
-
翻耕深度对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作者:马军韬;张国民;王永力;邓凌韦;任洋;宫秀杰
关键词:翻耕深度;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生态防控
-
优质抗病粮用大麦新品种-龙紫裸1号
作者:刁艳玲;孙丹;尚佳薇;王秀君;刁鹤楠;于洋;刘文林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