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杏鲍菇和金针菇菌渣堆肥的发酵特性及其栽培双孢蘑菇试验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柯斌榕

作者: 柯斌榕 1 ; 蔡志英 2 ; 卢政辉 1 ; 廖剑华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特色食用菌繁育与栽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14

2.福建省漳州龙海市农业局食用菌站,福建龙海363100

关键词: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杏鲍菇;金针菇;菌渣堆肥;发酵特性

会议名称: 福建省科协第十七届学术年会分会暨2017年福建省食用菌学会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福建省科协`福建省食用菌学会

页码: 00000128-00000135

摘要: 本文以工厂化栽培的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和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菌渣为堆肥原料,通过添加牛粪与玉米芯进行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栽培配方实验.结果表明:金针菇菌渣堆肥在二次发酵初期温度高于杏鲍菇菌渣堆肥,各菌渣堆肥间pH值及含氮量均呈现上升趋势,碳氮比呈下降趋势.金针菇菌渣堆肥的电导率显著(P<0.05)高于杏鲍菇菌渣,堆肥过程中电导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利用金针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五潮总产量达到17.17kg.m2略低于对照配方1的产量18.65kg.m2.添加玉米芯的菌渣堆肥可以显著(P<0.05)提高双孢蘑菇产量,其中杏鲍菇菌渣添加玉米芯堆肥,其五潮总产量最高为20.60kg.m-2.

分类号: S646.11:S604

  • 相关文献

[1]杏鲍菇和金针菇菌渣堆肥的发酵特性及双孢蘑菇栽培试验. 柯斌榕,蔡志英,卢政辉,廖剑华,兰清秀. 2018

[2]食用菌菌渣资源化高效循环利用前景广阔. 陈华,刘朋虎. 2023

[3]杏鲍菇菌渣循环栽培双孢蘑菇的配方优化. 卢政辉,廖剑华,蔡志英,曾辉,柯斌榕,兰清秀. 2016

[4]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技术. 李可,王维威,林戎斌. 2014

[5]双孢蘑菇安全高效的栽培技术. 卢政辉. 2009

[6]枇杷汁乳酸发酵优良菌株筛选及其发酵特性研究. 林晓姿,梁璋成,何志刚,李维新,魏巍. 2011

[7]植物乳杆菌R23在枇杷酒中生长及苹果酸乳酸发酵特性研究. 何志刚,梁璋成,任香芸,林晓姿,李维新,陆东和. 2011

[8]荔枝乳酸菌饮品发酵菌种筛选及其发酵特性分析. 刘欣,刘芸,陈梅春,郑雪芳,陈峥,王阶平,刘波. 2022

[9]镧在草-菇-土系统中分配规律与循环利用. 翁伯琦,姜照伟,黄元仿. 2009

[10]龙海市杏鲍菇废菌渣循环利用现状分析. 蔡志英,陈志伟,卢政辉. 2013

[11]响应面优化即食杏鲍菇热风-真空干燥工艺. Yang Yilong,杨艺龙,Chen Junchen. 2013

[12]害长头螨在金针菇生产中的为害特点与防治措施. Lan Qing-xiu,兰清秀,Ying Zheng-he,应正河,Ke Bin-rong. 2017

[13]杏鲍菇菇头多糖的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评价. 郑恒光,沈恒胜,杨道富,翁敏劼,陈君琛. 2019

[14]不同杏鲍菇菌株生产性能的综合评判. 王崇鼎,杜双田,马璐,朱永真,江微. 2011

[15]杏鲍菇菌渣循环利用技术研究. 程翊,曾辉,卢政辉,戴建清,王泽生. 2011

[16]超声波-内部沸腾法提取杏鲍菇多糖的工艺优化. 赖谱富,陈君琛,杨艺龙,翁敏劼,李怡彬,沈恒胜. 2016

[17]杏鲍菇高产栽培工艺的研究. 江枝和,翁伯琦,肖淑霞,林勇,杨佩玉. 2002

[18]半干型杏鲍菇即食食品加工中HACCP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汤葆莎,杨艺龙,陈君琛,李怡彬,翁敏劼,吴俐. 2014

[19]杏鲍菇秋葵咀嚼片直接压片工艺的优化. 赖谱富,李怡彬,陈君琛,汤葆莎,翁敏劼,沈恒胜. 2018

[20]豆杆作代用料对杏鲍菇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林衍铨,黄建成,种藏文,胡润芳,李开本.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