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工厂化金针菇菌渣隧道发酵制备双孢蘑菇培养料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KE Bin-rong

作者: KE Bin-rong 1 ; 柯斌榕 2 ; LAN Qing-xiu 1 ; 兰清秀 2 ; LIAO Jian-hua 1 ; 廖剑华 2 ; LU Zheng-hui 1 ; 卢政辉 2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4

2.特色食用菌繁育与栽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14

关键词: 双孢蘑菇;培养料;金针菇菌渣;隧道发酵

会议名称: 福建省科协第十七届学术年会分会暨2017年福建省食用菌学会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福建省科协`福建省食用菌学会

页码: 00000143-00000150

摘要: 本研究采用隧道发酵技术以金针菇菌渣为原材料进行双孢蘑菇培养料的制备.通过一次及二次隧道发酵的工艺控制,检测堆制过程中温度,含水量,pH及电导率变化等理化成分变化,并通过出菇结果评价金针菇菌渣培养料.结果表明,金针菇菌渣在隧道一次发酵过程最高温可达76℃以上,整个发酵发酵周期15d.通过隧道发酵制备的二次培养料不黏腻,结构松散,味道清香,含水量为66.40%,pH为8.16,电导率为875.00μs.cm-1,含氮量2.00%,碳氮比为20.36,符合蘑菇栽培要求.出菇结果表明四潮出菇产量为19.25kg.m-2,前三潮产量占86.61%.表明隧道式发酵技术可以应用于工厂化金针菇菌渣制备双孢蘑菇培养料当中.

分类号: S646.11:S604

  • 相关文献

[1]基于隧道式发酵金针菇菌渣的双孢蘑菇培养料制备分析. 柯斌榕,廖剑华,卢政辉,兰清秀,应正河. 2021

[2]蘑菇培养料发酵中微生物群落变化及其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 李艳春,叶菁,王义祥. 2019

[3]双孢蘑菇培养料中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与纯化. 郭仲杰,李洪荣,陈美元,蔡志欣,廖剑华. 2016

[4]双孢蘑菇培养料堆制技术的变革和最新进展. 卢政辉. 2009

[5]世界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技术的发展. 郭仲杰. 2009

[6]双孢蘑菇培养料微生物的研究概况. 郭仲杰. 2017

[7]不同培养料对姬松茸工厂化栽培的影响. 廖剑华,郭仲杰,李洪荣,陈美元,蔡志欣. 2017

[8]农药对银耳生长的影响及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姚清华,颜孙安,陈美珍,黄敏敏,林虬. 2019

[9]姬松茸镉累积特性研究Ⅰ.培养料镉污染对子实体的效应. 黄建成,李开本,何锦星,余应瑞,林衍铨. 2006

[10]牧草与沼渣混合料栽培榆黄蘑的氨基酸分析与比较. 翁伯琦,应朝阳,江枝和,黄毅斌. 2002

[11]不同培养料对杨树菇产量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翁伯琦,江枝和,肖淑霞,应朝阳. 2002

[12]不同培养料对姬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曾日秋,卢川北,汤浩,洪建基. 2002

[13]饲用甘蔗栽培杏鲍菇试验. 洪建基,曾日秋,卢川北. 2003

[14]不同培养料对秀珍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评价的影响. 翁伯琦,江枝和,林勇. 2002

[15]不同培养料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的影响. 江枝和,翁伯琦,林勇. 2003

[16]不同培养料栽培榆黄蘑试验. 曾日秋,汤浩,卢川北,洪建基. 2003

[17]不同培养料栽培对虎奶菇菌核营养价值以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翁伯琦,江枝和,王义祥,涂杰峰,林勇,应朝阳. 2005

[18]双孢蘑菇SCAR标记的建立及在菌株群鉴定中的应用. 张静,陈文炳,邵碧英,王泽生,廖剑华,江树勋,李寿崧. 2011

[19]双孢蘑菇W192菌株液体发酵培养的研究. 曾志恒,程翊,曾辉,丁中文,戴建清. 2013

[20]双孢蘑菇栽培菌株遗传多样性的DNA指纹分析. 陈美元,廖剑华,李洪荣,郭仲杰,卢政辉,蔡丹凤,王泽生.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