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模糊数学法在即食杏鲍菇评价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WENG Min-jie

作者: WENG Min-jie 1 ; 翁敏劼 1 ; CHEN Jun-chen 1 ; 陈君琛 1 ; LAI Pu-fu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03

关键词: 即食杏鲍菇;加工工艺;感官品质;模糊数学;仪器分析

会议名称: 福建省科协第十七届学术年会分会暨2017年福建省食用菌学会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福建省科协`福建省食用菌学会

页码: 00000174-00000180

摘要: 为了有效改善即食杏鲍菇的感官品质,以即食杏鲍菇滋味、适口性、香气和色泽感官为产品权重指标,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分,建立数学模型,并结合仪器分析进行验证,从而优化获得即食杏鲍菇加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杏鲍菇即食产品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食盐添加量1.8%,熬煮时间45min,脱水时间3min,此时,产品硬度为0.51N,弹性为1.18,白度为53.23,均达到产品最佳值,与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结果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为将杏鲍菇更好地转化为人们的日常消费品提供了评价依据.

分类号: TS219

  • 相关文献

[1]模糊数学法在即食杏鲍菇评价中的应用. 翁敏劼,陈君琛,赖谱富,沈恒胜,杨艺龙. 2016

[2]即食杏鲍菇热风-真空联合干燥工艺优化. 陈君琛,杨艺龙,翁敏劼,赖谱富,沈恒胜. 2014

[3]脉冲强光对即食杏鲍菇杀菌工艺研究. 杨艺龙,陈君琛,沈恒胜,吴俐,赖谱富,郑恒光. 2015

[4]即食腐竹调味工艺的研究. 王晓珊,陈君琛,翁敏劼,赖谱富,杨艺龙. 2015

[5]不同干燥方式对嘉宝果品质的影响. 邱珊莲,林宝妹,张少平,洪佳敏,张帅,郑开斌. 2019

[6]有机白茶和常规白茶品质差异分析. 林燕萍,张见明,陈泉宾,黄毅彪,陈荣冰. 2020

[7]保压时间对白茶饼物理特性和感官品质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陈键,宋振硕,林清霞,王丽丽,傅永兴,陈林. 2022

[8]茶树新品系新选801和新选807的白茶适制性鉴定. 孔祥瑞,杨军,王让剑,郭吉春. 2013

[9]罐藏新鲜银耳生产工艺参数的研究. 李怡彬,陈虹,郑明初,梁静. 2006

[10]九龙袍品种乌龙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钟秋生,林郑和,陈常颂,单睿阳,陈志辉,游小妹. 2015

[11]萎凋失水率对瑞香绿茶品质的影响. 陈志辉,陈常颂,游小妹,林郑和,钟秋生. 2012

[12]即食香菇微波干燥特性及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陈君琛,翁敏劼,孔智伟,李怡彬,沈恒胜. 2013

[13]白茶感官品质与化学成分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孔祥瑞,王让剑,杨军,郭吉春. 2013

[14]不同压饼方式对白茶饼品质的影响. 张应根,王秀萍,陈泉宾,林荣溪. 2023

[15]工夫红茶萎凋及发酵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王振康,陈加友. 2017

[16]室温贮藏对花果香红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宋振硕,卫聿铭,李铁汉,项丽慧,张应根,陈林,宁井铭. 2024

[17]3个高香茶树品种(系)制作沙县红边茶香气特征研究. 李鑫磊,陈泉宾,孔祥瑞,杨卫琼,冯鸿弦,林忠平,陈常颂. 2024

[18]不同烘焙温度对丹桂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孙君,朱留刚,张文锦. 2017

[19]不同干燥方式对杏鲍菇软罐头品质影响及真空干燥模型建立. YANG Yi-Long,杨艺龙,CHEN Jun-Chen. 2014

[20]龙岩咸酥花生加工工艺与专用型品种标准的商榷. 唐兆秀,石小琼,徐日荣,蓝新隆.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