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进水浓度下沟渠植物对氮的拦截效果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DUAN Jing-jing

作者: DUAN Jing-jing 1 ; 段婧婧 2 ; XUE Li-xiang 1 ; 薛利祥 2 ; YIN Ai-jing 1 ; 尹爱经 2 ; ZHOU Bei-bei 1 ; 周贝贝 2 ; XUE Li-hong 3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南京,210014

2.农业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14

3.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生态沟渠;水生植物;进水浓度;氮元素;拦截作用

会议名称: 第二届全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页码: 00000085-00000092

摘要: 沟渠是氮、磷等污染物从农田向河、湖传输的通道.生态沟渠具有花费少、管理简单等优点,是面源污染治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本研究在人工建造的水泥沟渠中种植狐尾藻、铜钱草(分别为Ditch1、Ditch2),以不种植物沟渠作为对照(Control),在同样的水力停留时间下,改变进水浓度来研究沟渠植物对氮的拦截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低、中、高进水浓度下,三条沟NH4+浓度均随距离呈下降趋势.Ditch1和Ditch2在三个断面的NH4+浓度均明显低于Control,NO3,浓度均高于Control,这可能是因为水泥沟渠中沉积物的缺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反硝化作用的进行,造成沟渠水体中NO3-的累积.试验中沟渠植物对TN的拦截效果一般,拦截率不超过15.7%;对NH4+的拦截效果较好,在低、中浓度下,Ditch1对NH4+拦截率分别为53.3%和64.9%,在高浓度下,Ditch1和Ditch2对NH4+的拦截率均超过40%.本试验中狐尾藻和铜钱草对氮、磷累积量有限,这可能是因为本试验的周期较短所致.今后需要通过长期的试验结果来进一步评价沟渠植物对氮吸收和拦截效果.

分类号: X173

  • 相关文献

[1]生态沟渠对农田排水中氮磷的去除机理初探. 王岩,王建国,李伟,薄录吉,杨林章. 2010

[2]不同构造生态沟渠的农田面源污染物处理能力及实际应用效果. 陈桂发,付子轼,杨林章,王俊力. 2019

[3]黑麦草草帘浮床对农田排水中氮的去除效果. 舒同,周佳林,段婧婧,薛利祥,冯彦房,薛利红,杨林章. 2022

[4]冬春季生态沟渠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分析. 张迎颖,闻学政,宋雪飞,王岩,姜智绘,刘海琴,张志勇. 2024

[5]不同强化处理措施生态沟渠的净化效果对比分析. 李敏,张迎颖,王岩,张志勇,苏国东,刘海琴,宋雪飞,姜智绘. 2025

[6]生态沟渠对农田退水污染物的净化效能及其配置规模. 张迎颖,李敏,潘吴意,王岩,姜智绘,苏国东,刘海琴,张志勇. 2025

[7]船载脚踏式水生植物修剪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仲子平,姜红卫. 2014

[8]农田汇水河道水生植物原位净化工程处理效果分析. 张迎颖,闻学政,姚一丹,杨非,王岩,刘海琴,张志勇. 2019

[9]农田排水河道的生态修复工程设计与实际效果. 杨非,王建清,张亚平,张志勇,宋伟. 2018

[10]应用于农村支浜原位修复的生态浮床净化效果研究. 宋雪飞,张迎颖,恽台红,宋伟,张志勇,王岩,刘海琴. 2020

[11]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改善滇池草海水体的效果. 徐寸发,张志勇,秦红杰,韩亚平,闻学政,张迎颖,刘海琴,张晋华. 2015

[12]不同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释放气体的影响. 张力,张振华,高岩,严少华. 2014

[13]凤眼莲、水花生、鲢鱼对富营养化水体藻类及氮、磷的去除作用. 张伟,韩士群,郭起金. 2012

[14]农田养分流失及水生植物吸收再利用研究进展. 盛婧,王子臣,朱普平,陈留根,郑建初. 2016

[15]纳米银对紫萍休眠芽萌发、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王婉婉,陆镇威,袁龙义,江红生. 2022

[16]4种水生植物深度净化村镇生活污水厂尾水效果研究. 刘海琴,邱园园,闻学政,王岩,张迎颖,宋伟,张志勇. 2018

[17]水生植物对蟹塘NH3挥发和N2O排放的影响. 刘永茂,付卫国,沈明星,朱卫峰,徐君,施林林. 2023

[18]稻田除草剂水体残留对水生植物大薸的影响. 王子臣,朱普平,郑建初,盛婧,陈留根. 2012

[19]不同类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氮转化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张芳,易能,张振华,刘新红,严少华,高岩,唐婉莹. 2015

[20]4种水生植物除磷效果及系统磷迁移规律研究. 陈志超,张志勇,刘海琴,闻学政,秦红杰,严少华,张迎颖.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