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宜昌江段鲢的繁殖生物学资料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郜星晨

作者: 郜星晨 1 ; 姜伟 2 ; 刘绍平 3 ; 段辛斌 4 ; 白云钦 5 ; 朱佳志 4 ; 张琪 5 ;

作者机构: 1.峡工程鱼类资源保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宜昌 443100

2.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宜昌443100

3.三峡工程鱼类资源保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宜昌 443100

4.农业部长江中上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武汉430223

5.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武汉430223

关键词: 鲢鱼;繁殖力;生物学特性

会议名称: 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试验性蓄水运行十年学术研讨咨询会

主办单位: 中国工程院`水利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页码: 00001045-00001055

摘要: 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在长江中下游宜昌江段共收集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样本433尾进行繁殖生物学研究.宜昌江段鲢的繁殖时间为5月下旬至8月上旬,以6-7月为盛产期.繁殖群体体长310~927mm,体重600~17090g,由3~7龄共5个年龄组组成,3龄群体数量上均占绝对优势,繁殖贡献率也最大.雌雄性比为1.43∶1,雌雄群体间体长—体重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0.01<P<0.05).采用Lo-gistic方程推算出初次性成熟雌性个体体长为482.3mm,体重为2206.7g;初次性成熟雄性个体体长为484.0mm,体重为1677.5g.卵径(1.01±0.12)mm,大小分布呈单峰型,为单批产卵型鱼类.绝对繁殖力为(477662±9631)粒,相对繁殖力为(93.38±5.92)粒/g,绝对繁殖力随着鱼体长、体重增长而增大.与其他地理种群和历史记录比较,宜昌江段鲢总体表现为卵径相对较小而繁殖力较大.

分类号: S965.113:S961

  • 相关文献

[1]几种食品辅料抑制鲢鱼组织蛋白酶B、L、H参与鱼糜凝胶软化的研究. 刘欢,马兵,宋怿,马长伟. 2010

[2]太湖鲢鱼mtDNA D-loop区遗传多样性. 王茂元,杨弘,邹芝英,李大宇,祝璟琳,肖炜. 2009

[3]鲢鱼各部位磷脂组分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邹舟,王琦,于刚,张维农,王海滨. 2014

[4]不同地区鲢鱼人工繁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 张德春,张锡元,杨代淑,邓凤姣,余来宁,方耀林. 2000

[5]黑龙江中游抚远江段鲢鱼渔业生物学研究. 刘永,董崇智. 2002

[6]长江水系钱草鱼遗传结构及变异性的RAPD研究. 张四明,邓怀. 2001

[7]黑龙江绥滨江段鲢鱼渔业生物学研究. 司凤云,董崇智,赵春刚,杨丽萍. 2002

[8]露斯塔野鲮(Labco rohita)胚胎发育与水温的关系. 谢刚,刘家照,林礼堂,钟海浪. 1985

[9]基于理论模型法测量单室鳔和两室鳔鱼类目标强度. LIN Dan-qing,蔺丹清,SHI Wei-gang,施炜纲,TANG Yong. 2010

[10]黄海中南部细纹狮子鱼繁殖生物学特征的年际变化. 单秀娟,陈云龙,周志鹏,戴芳群,金显仕. 2014

[11]基于EPR模型的北部湾二长棘鲷渔业管理研究. 王学锋,冯波,侯刚,代春桃. 2011

[12]黄渤海蓝点马鲛繁殖群体渔业生物学特征研究. 牟秀霞,张弛,张崇良,徐宾铎,薛莹,田永军,任一平. 2018

[13]大亚湾黑鲷繁殖特征的生物学研究. 陈得仿,王腾,刘永,肖雅元,王九江,李纯厚. 2019

[14]东北鳈繁殖力的研究. 孙志鹏,曹顶臣,匡友谊,吕伟华,鲁翠云,何立川,郑先虎. 2019

[15]绥芬河大麻哈鱼个体生物学研究. 王继隆,刘伟,王维坤,李培伦,杨文波. 2020

[16]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繁殖生物学及人工催产实验. 张玉勇,何宝全,曹顶臣,白庆利,何立川. 2021

[17]东海海域船蛸的形态、分布与繁殖力. 杨林林,徐杰,林楠,严利平. 2015

[18]小黄鱼生物学特征与资源数量的演变. 严利平,刘尊雷,张辉,凌建忠,袁兴伟,李圣法. 2014

[19]东海日本鲭年龄与卵径和繁殖力的关系. 周翰林,严利平,张辉,李建生. 2022

[20]南海中南部海域春秋季鸢乌贼繁殖生物学特征研究. 粟丽,陈作志,张鹏.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