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一株尼罗罗非鱼脑细胞系的建立及应用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王英英

作者: 王英英 1 ; 曾伟伟 1 ; 王庆 1 ; 李莹莹 2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渔药创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80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渔药创制重

关键词: 罗非鱼湖病毒;病毒感染;脑组织细胞系;细胞培养

会议名称: 广东水产学会首届青年科技论坛

主办单位: 广东水产学会

页码: 00000215-00000223

摘要: 由罗非鱼湖病毒(Tilapia Lake Virus,TiLV)引起的病毒性疾病,对全球的罗非鱼养殖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给罗湖病毒提供病毒分离、鉴定的工具,该研究建立了一株源于罗非鱼脑组织的细胞系TiBC(Tilapia Brain cells).该细胞系使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联合消化法启动原代培养.TiBC细胞可在血清含量为10-20%的多种培养基中,在22-32℃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条件为在含有10%胎牛血清(FBS)的L-15培养液生长,最适培养温度为27℃.TiBC形态为上皮细胞样,在培养液中生长分裂旺盛,经1年传代培养,成功传至70多代.细胞染色体分析显示,第5代TiBC染色体数目为2n=44,第,60代TiBC染色体数目为2n=50,该细胞已经发生了突变,为永久细胞系.病毒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TiBC细胞系对罗非鱼湖病毒(TiLV)敏感,可产生典型细胞病变效应(CPE),电镜观察可见TiLV病毒粒子.该细胞系的建立对研究TILV的致病机理、检测方法、疫苗制备、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及疾病防控等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号: S943.125:S941.41

  • 相关文献

[1]罗非鱼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罗非鱼湖病毒增殖的影响. 李波,郑树城,曾伟伟,王庆,李莹莹,尹纪元,王雅慧,吕月凤,石存斌,赵志英,姜志勇,王英英. 2022

[2]罗非鱼湖病毒对吉富罗非鱼和E-11细胞的感染. 李嘉波,秦真东,赵丽娟,刘志刚,可小丽,吴灶和,刘小玲,卢迈新,林蠡. 2020

[3]罗非鱼AT2-R抑制罗非鱼湖病毒复制的初步研究. 文静,郑树城,柯紫姗,王英英,李莹莹,莫绪兵,张德锋,尹纪元,周文礼,王庆. 2024

[4]病毒感染影响宿主细胞葡萄糖代谢研究进展. 吴仕伟,付小哲,林强,刘礼辉,梁红茹. 2016

[5]杂色鲍血细胞免疫特点及免疫功能的研究. 王江勇,郭志勋,冯娟,王瑞旋. 2010

[6]黑色素及谷胱甘肽通过抑制NF-κB途径的激活可有效抑制H_5N_1禽流感病毒感染. 张晓玲,杨桥,代俊,顾潮江,许振辉,焦炳华. 2009

[7]病毒感染后杂色鲍部分血清免疫因子的变化. 王江勇,郭志勋,冯娟,潘金培,陈毕生. 2005

[8]黄颡鱼鳍组织培养及染色体制备条件的研究. 宋立民,王卫民,王玉芬. 2010

[9]检测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与宿主细胞结合的荧光素标记法. 冯书营,黄倢,张仕璀. 2004

[10]花生四烯酸对日本沼虾肝胰腺细胞脂质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 丁志丽,曹访,罗娜,孔有琴,张易祥. 2017

[11]鲤鱼(CYPRINUS CARPIO)体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简报). 孟凡华,尹洪滨,孙中武,陈维多. 2005

[12]鱼类细胞培养及其在病毒学研究中的应用. 李文峰,麦康森,黄倢,史成银. 2010

[13]黄鳍棘鲷重组IL-1β的表达及生物学活性检测. 刘振兴,张殿昌,李建柱,江世贵. 2009

[14]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动态及其动物克隆技术研究进展. 薛淑群,尹洪滨. 2005

[15]鲤鱼尾鳍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生长状态的研究. 薛淑群,尹洪滨. 2003

[16]鲤鱼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条件探索. 耿波,梁利群,孙效文. 2003

[17]克氏原螯虾的血淋巴细胞原代培养. 魏静,陆承平,黄捷,杨丛海. 1999

[18]一株湖北源大口黑鲈蛙病毒的分离鉴定. 罗晓雯,沈锦玉,阳涛,曾令兵,周勇,范玉顶,刘文枝,李逸群,薛明洋,孟彦,江南. 2022

[19]鲤鱼(Crprinus carpio)体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简报). 孟凡华,尹洪滨,孙中武,陈维多. 2005

[20]半微量全血培养法制备罗非鱼染色体标本的条件探索. 曹丽萍,丁炜东.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