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寒地早粳稻龙粳31选育及应用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潘国君

作者: 潘国君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早粳稻;良种选育;技术创新;寒冷地区

会议名称: 首届国际稻作发展论坛

主办单位: 湖南省作物学会`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页码: 00000043-00000043

摘要: 寒地早粳稻区作区生态条件特殊,种植品种为寒地早粳稻生态型,存在着生育期短难创高产、稻瘟病和低温冷害频发难以稳产、优异种质资源匮乏、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导致日本品种空育131长时间占主导地位,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在这样的背景下,从新品种选育、关键优异种质创新、育种理论探索与技术体系创建与完善等方面历经20多年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首次提出“一早三抗”寒地早粳稻株型育种理论,创新出寒地早粳稻早期繁茂多抗新株型;创建釉粳交等优异性状快速聚合技术、改进花药培养新技术、“三增一减”产量选择技术、“二圃合一”抗逆鉴定技术、“三好”品质选择技术,完善了具有独特性的寒地早粳稻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解决了寒地早粳稻育种理论与技术不完善问题,为寒地早粳稻育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分类号: S511.220.3

  • 相关文献

[1]生物炭对寒地早粳稻生长的影响. 刘丹,王嘉宇,冯章丽,孙玉友,魏才强,李洪亮,邓力喜,程杜娟,吴亚男,陈银华,隋常玲,黄家春. 2020

[2]不同产量水平寒地早粳稻品种的株型特征. 王士强,贺登美,赵海红,杨善伟,衣玉卓,付永明,郑树生,丁希武,何晴,郑凯文,杜庭庭,谷天月,唐欣然,汪洋,潘国君. 2023

[3]关于寒地早粳稻综合技术育种的初步探讨. 孙岩松. 2001

[4]孕穗期冷水胁迫对早粳稻氮磷钾养分的影响. 王士强,杨善伟,赵海红,贺登美,衣玉卓,付永明,郑树生,杜庭庭,谷天月,唐欣然,汪洋,韩亦. 2023

[5]寒地早粳稻"一早三抗"新株型育种理论与实践. 潘国君,刘传雪,张淑华,关世武,王瑞英,黄晓群,郭震华,郭俊祥. 2020

[6]寒冷地区不同刈割方式对紫花苜蓿产量、品质的控制效果研究. 刘杰淋,朱瑞芬,刘凤歧,申忠宝,韩微波,王建丽,陈积山,李佶恺. 2018

[7]寒冷地区葡萄树体越冬防寒方法及生产成本分析. 鲁会玲,覃杨,董畅,肖丽珍,杨瑞华,胡禧熙. 2020

[8]北方寒地蔬菜出苗前后生理障碍因素与解决措施. 王冠. 2009

[9]寒地不同肥料对大豆产量影响的研究. 王家军,于佰双,李进荣,王宁,贾占国. 2007

[10]寒冷地区园林绿化反季节植树技术. 贾兰虹. 2003

[11]寒冷地区苦苣越冬有机栽培技术. 吴玉娥. 2013

[12]北方寒地规模生产高效优质葡萄栽培技术研究. 刘凤芝,车盛智. 2008

[13]小型工业大麻收获机研究进展. 王红元,谢洪昌,王晨平,石素海,王海礁. 2024

[14]黑龙江省北部大豆产业形势及未来发展思路. 韩德志,孔雪松,闫洪睿,张雷,鹿文成,梁吉利,贾鸿昌,房树彬,张伟力,王元林,刘祥军. 2017

[15]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郎闯,李国泰. 2024

[16]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发展历程与耕作栽培技术演变. 王福亮. 2010

[17]三江平原不同苜蓿品种生长及生产特性研究. 冯鹏,申晓慧,郑海燕. 2013

[18]国外引进马铃薯资源对早疫病的田间抗性评价. 娄树宝,田国奎,王海艳,李凤云,李成军,王立春. 2017

[19]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分局水稻高产原因和启示. 矫江,姜孝义. 2011

[20]2019年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总结及2020年生产形势分析. 盛万民,于洪涛,董清山,李庆全.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