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于洋
作者: 于洋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86
关键词: 玉米;育种工作;掉苗数;作物产量
会议名称: 第十六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作物学会`全国玉米栽培学组
页码: 00000022-00000024
摘要: 玉米组合产量鉴定是玉米育种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组合密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产量的高低,随着小区密度的增加,小区产量呈抛物线方式变化,在实际小区产量鉴定中,由于种子活力、土壤墒情及耕作方式等原因,常常造成小区实际成苗数与设计密度偏离多少不一,即产生小区掉苗.小区掉苗数直接影响小区最后收获产量.通过本试验,最终确定不影响产量判定的最大掉苗阐值,为玉米育种提供理论试验依据,明确组合决选时小区株数判定指标。
分类号: S513.03
- 相关文献
[1]合丰(合交、合农、佳豆)大豆育种工作回顾与系列品种分析. 郭泰,刘忠堂,王志新,郑伟,李灿东,徐杰飞,赵星棋,郭美玲. 2022
[2]松嫩平原中南部玉米新品种耐密性初探. 姜宇博,王俊河,于洋,宫秀杰,郝玉波,李梁,葛选良,钱春荣. 2017
[3]精量穴播对玉米生长发育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刘玉涛,徐莹莹,王宇先,杨慧莹,高盼. 2017
[4]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黑龙江玉米产量、效益及氮肥农学效率的影响. Liu Shuangquan,刘双全,李玉影,Li Yuying,Ji Jinghong,姬景红,Tong Yuxin,佟玉欣. 2016
[5]高纬寒地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温度及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张崎峰. 2017
[6]黑龙江省玉米平衡施肥与养分循环研究. Li Yuying,李玉影,Liu Shuangquan. 2012
[7]高纬度半干旱地区年际间气象因子变化及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宇先,王俊河,刘玉涛,刘玉涛,徐莹莹,杨慧莹,高盼,赵蕾. 2017
[8]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南部不同施肥模式玉米产量特性及生产效益的分析. 葛选良,钱春荣,于洋,宫秀杰,郝玉波,李梁,姜宇博. 2017
[9]绥化北部玉米主栽品种筛选与配套栽培模式研究. 隋冬华,唐贵,唐克. 2017
[10]吐丝期干旱胁迫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徐莹莹,刘玉涛,高盼,王宇先,杨慧莹,王俊河,樊景胜,王淑荣,武琳琳. 2017
[11]不同锌肥施用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吴瑶. 2019
[12]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黑钙土物理性质和产量的影响. 高盼,徐莹莹,杨慧莹,刘玉涛,王宇先,王俊河. 2017
[13]施用氮肥对农作物品质的影响. 王晶鑫,史坚. 1993
[14]规模经营稻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与高效平衡施肥效应. 黄立梅,黄绍文,刘双全,周卫. 2010
[15]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黑土作物产量与养分平衡特征. 郝小雨,周宝库,马星竹,高中超. 2015
[16]长期定点施肥对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曾玲玲,刘德福,洪音,张之一,张兴梅. 2007
[17]土层置换对草甸土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朱宝国,赵文军,张春峰,贾会彬,孟庆英,王囡囡,匡恩俊. 2016
[18]土层置换犁消除豆田残留除草剂药害的效果. 高中超,刘峰,张春峰,胡凡,匡恩俊,崔喜安,新家宪,中本和夫. 2012
[19]黑龙江省主要土壤供钾能力及钾肥效应. 李玉影. 1999
[20]白浆土心土间隔改良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朱宝国,张春峰,贾会彬,于忠和,孟庆英,王囡囡,新家宪,张宝宁,张久明.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紫穗槐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2)基因的克隆及抗旱性功能验证
作者:张艺腾;管清杰;于洋;郝玉波;姜宇博;宫秀杰;吕国依;钱春荣
关键词:紫穗槐;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干旱;转基因;烟草
-
优质食用大麦青稞新品种-龙稞2号
作者:孙丹;刁艳玲;尚佳薇;刘广阳;王秀君;王月超;刁鹤楠;于洋;王翔宇
关键词:
-
丰产抗病广适饲用大麦品种龙饲麦1号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尚佳薇;刘英;刁艳玲;孙丹;刘广阳;王月超;王秀君;刁鹤楠;于洋
关键词:饲用大麦;龙饲麦1号;栽培技术
-
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密度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林青樵;程萌;郝玉波;于洋;姜宇博;吕国依;焦峰;钱春荣
关键词:玉米;大豆;间作密度;光合特性
-
优质抗病粮用大麦新品种-龙紫裸1号
作者:刁艳玲;孙丹;尚佳薇;王秀君;刁鹤楠;于洋;刘文林
关键词:
-
齐齐哈尔地区12个青贮玉米品种综合评价
作者:董扬;李旭业;闫锋;赵富阳;侯晓敏;赵秀梅;于洋;杨莹
关键词:青贮玉米;隶属函数;产量;饲用价值;综合评价
-
优质抗病啤用大麦新品种-龙啤麦5号
作者:尚佳薇;刁艳玲;孙丹;王秀君;刁鹤楠;于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