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旱地不同覆盖栽培技术模式对土壤水热及玉米产量品质的调控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李尚中

作者: 李尚中 1 ; 樊廷录 1 ; 赵刚 1 ; 党翼 1 ; 王磊 1 ; 张建军 1 ; 王淑英 1 ; 程万莉 1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 甘肃兰州 730070

关键词: 玉米;覆盖栽培模式;土壤水热特征;作物产量;籽粒品质

会议名称: 第十六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作物学会`全国玉米栽培学组

页码: 00000182-00000184

摘要: 覆盖栽培由于改善了土壤的水、热状况等生态环境,活化了土壤养分,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旱作农业抗旱栽培措施,在北方旱作农业区被推广应用.但有些研究认为,覆盖栽培并未表现出增产效果,而且对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也没有一致的结论.有些研究表明,覆膜能显著地提高玉米籽粒淀粉、粗脂肪、粗蛋白质含量,也有研究表明,覆膜降低了籽粒粗脂肪、蛋白质含量.这可能与不同研究区域的水热差异、土壤质地、土壤肥力等诸多因素有关.为了进一步探索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的土壤水热特征及产量品质效应,指导生产实践,本研究以露地栽培为对照,揭示不同覆盖时间、覆盖模式和覆盖材料调节土壤环境、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差异,为旱地玉米优质栽培的研究和生产应用提供依据.

分类号: S513.048

  • 相关文献

[1]旱地玉米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的土壤水热特征及产量品质效应. 李尚中,樊廷录,赵刚,党翼,王磊,张建军,唐小明,程万莉. 2018

[2]新型抗旱保水剂在小麦、玉米生产中的作用. 李秀君,杨封科. 2001

[3]间作绿肥作物对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ZHANG Jiu-dong,张久东,包兴国,BAO Xing-guo,CAO Wei-dong. 2012

[4]水氮互作对胡麻/玉米带田产量的影响. WANG Xiaojuan,王晓娟,LU Xu. 2018

[5]旱地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模式更替过程中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演变. 李尚中,樊廷录,赵刚,党翼,王磊,张建军,王淑英,程万莉. 2019

[6]长期施用绿肥对灌漠土小麦/玉米带田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BAO Xing-guo,包兴国. 2016

[7]氮磷配施对甘啤7号籽粒品质及植株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柳小宁,潘永东,张华瑜,包奇军. 2018

[8]耕作方式和氮肥水平对旱地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张礼军,张耀辉,鲁清林,白玉龙,周刚,汪恒兴,张文涛,白斌,周洁,何春雨. 2017

[9]剪掉倒三叶对啤酒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柳小宁,潘永东,包奇军,张华瑜,赵锋. 2021

[10]磷及有机肥对白菜型冬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雷建明,杨志奇,俄胜哲,罗照霞,袁金华,郭永杰,车宗贤. 2016

[11]氮磷肥素在"甘啤7号"成熟期植株中的积累及对籽粒品质影响. Liu Xiaoning,柳小宁,Pan Yongdong,潘永东. 2018

[12]新修梯田作物施肥与土壤培肥效果研究. 陈炳东. 2000

[13]适量有机肥与氮肥配施方可提高河西绿洲土壤肥力及作物生产效益. 马忠明,王平,陈娟,包兴国. 2016

[14]长期不同施肥对黄绵土雨养农业区作物产量和养分效率的影响. 杨志奇,俄胜哲,车宗贤,温宏昌,张喜平. 2020

[15]长期定位施肥对黄绵土区作物产量及养分回收率的影响. 俄胜哲,杨志奇,罗照霞,袁金华,车宗贤,王亚男,曾希柏,郭永杰. 2017

[16]绿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提高地力和节肥增产效应的研究. 包兴国,邱进怀,刘生成,秦成林. 1993

[17]城市污泥农用对灌漠土作物产量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姚佳璇,俄胜哲,袁金华,车宗贤,王钰轩,赵天鑫. 2021

[18]免耕对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碳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董博,郭天文,曾骏,包兴国. 2010

[19]长期施肥对河西绿洲灌漠土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自然供给能力的影响. 俄胜哲,杨生茂,郭永杰,索东让,杨思存,崔云玲,王成宝. 2010

[20]旱地长期施肥对土地生产力和肥力的影响. 兰晓泉,郭贤仕.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