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寒地玉米生长发育及耕层土壤性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李梁

作者: 李梁 1 ; 于洋 1 ; 宫秀杰 1 ; 姜宇博 1 ; 郝玉波 1 ; 葛选良 1 ; 钱春荣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关键词: 寒地玉米;秸秆还田方式;生长发育;耕层土壤性质

会议名称: 第十六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作物学会`全国玉米栽培学组

页码: 00000195-00000196

摘要: 中国秸秆资源丰富并呈现北方多、南方少的布局,其中东北地区玉米秸秆的产量占全国30%左右.世界上农业发达的国家都注重土地的用养结合和发展生态农业,农家肥和秸秆还田占总施肥量的2/3.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及产量不断增加,其副产物秸秆的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加上秸秆废弃与焚烧现象日益严重,进而造成秸秆资源巨大的浪费.东北黑土区由于重用轻养,导致有机质减少,土壤肥力退化明显,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综合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玉米秸秆还田是土壤增碳的主要途径.因此,了解秸秆还田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明确原因与解决途径为当务之急.

分类号: S513.061

  • 相关文献

[1]栽培方式对寒地玉米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杨克军,王玉凤,张树远,蔡鑫鑫,姜军,王岭,师臣. 2011

[2]氮素调控对寒地玉米氮素吸收与叶片SPAD值影响的初探. 姜佰文,戴建军,王春宏,王丽娟,贾文凯,迟凤琴. 2010

[3]黑河地区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张崎峰. 2020

[4]追氮方式对寒地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朱宝国,张立波,张春峰,贾会彬,王囡囡,孟庆英,匡恩俊. 2015

[5]“Ⅱ1465”栽培方式对寒地玉米群体结构特性的影响. 张树远,杨克军,姜军,蔡鑫鑫,施臣,王岭. 2009

[6]不同追氮方式对寒地玉米相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朱宝国,张春峰,王囡囡,孟庆英,贾会彬,匡恩俊. 2015

[7]东北半干旱黑土区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高盼,申慧波,王宇先,蔡姗姗,徐莹莹,杨慧莹,王晨,张巩亮. 2024

[8]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徐莹莹,刘玉涛,王宇先,杨慧莹,高盼,王晨,王淑荣,徐婷. 2021

[9]土壤真菌群落特征对长期玉米秸秆还田方式的响应. 张巩亮,徐莹莹,王宇先,杨慧莹,高盼,王晨,赵蕾. 2023

[10]玉豆轮作下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生长特性、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徐婷. 2022

[11]不同还田方式下有机物料有机碳分解规律研究. 迟凤琴,匡恩俊,宿庆瑞,张久明. 2010

[12]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玉米田双斑萤叶甲和瓢虫发生动态. 赵秀梅,王立达,郑旭,李青超,王连霞,兰英,刘悦,刘洋,刘颖,王振营. 2024

[13]半干旱区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富里酸含量及其结构特征的影响. 高盼,王宇先,李欣洁,蔡姗姗,徐莹莹,杨慧莹,张巩亮. 2025

[14]不同氮肥追施方式对寒地玉米氮素吸收、分配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Zhu Baoguo,朱宝国,Zhang Chunfeng,张春峰,Jia Huibin,贾会彬,Meng Qingying,孟庆英,Wang Nannan,王囡囡,Zhang Libo. 2016

[15]引种杂交粳稻在哈尔滨的生长发育研究. 夏天舒,谭贺,卞景阳,赵飞,华泽田,许显滨,矫江. 2011

[16]高温胁迫对松毛虫赤眼蜂生长发育的影响. 曲忠诚,赵奎军,张树权,梁虹,赵曦,韩冬伟,迟莉,杨莹,许健. 2010

[17]抽穗前水分供应对寒地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郭晓红,郑桂萍,殷大伟,麻海春,魏延雪. 2012

[18]5-氨基乙酰丙酸对盐碱胁迫下大豆苗期生物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卢洁春,牟保民,郑殿峰,冯乃杰,梁晓艳,冯胜杰,项洪涛. 2020

[19]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姜宇鹏,钱春荣,姜宇博,于洋,李梁,吕国依. 2020

[20]低钾胁迫对亚麻生长发育的影响. 黄文功,姜卫东,姚玉波,宋喜霞,吴广文,袁红梅,任传英,孙中义,吴建忠,康庆华.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