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两种不同种植模式下湖北贝母生长调查及性状构成分析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段媛媛

作者: 段媛媛 1 ; 郭杰 1 ; 游景茂 1 ; 郭晓亮 1 ;

作者机构: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恩施,445000

关键词: 湖北贝母;种植模式;生长状况;农艺性状

会议名称: “一带一路”傣药南药国际研讨会暨2019药植论坛、2019全国研究生药苑学术论坛

主办单位: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

页码: 00000144-00000144

摘要: 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sis Hsiao et K.C.Hsia)为百合科(Liliaceae)贝母属(Fritillaria L.)多年生喜阴草本植物,其干燥鳞茎具有清热化痰、止咳、散结的功效.近年来,贝母的野转家栽培、规模化标准化栽培受到广泛关注,但随着栽培年限的增长及栽培地的连作等原因,湖北贝母在栽培中常出现生长发育不良,品质产量大幅下降等现象.探索新的种植模式并研究其作用机理对于保护湖北贝母资源,提高产量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林下种植中药材是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之一,既可以有效扩展药农可种植药材的土地面积、增加产出、提高药材质量,又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目前,关于林下中药材种植模式的研究已引起学者的关注。本研究以厚朴林下种植的湖北贝母及单作湖北贝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地上及地下部分的性状差异,筛选出能反映其生长状况的主要指标,并评价两种种植模式的优劣性,以期为保护湖北贝母资源及湖北贝母种植模式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S567.590.47

  • 相关文献

[1]湖北贝母活性成分与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袁名远,李宇,谭旭辉,刘玉,方昕悦,冉亚兰,何美军. 2021

[2]湖北贝母石油醚段化学成分研究. 李宇,彭湘敏,张娜,刘丹,冉亚兰,赵仁君,何美军. 2020

[3]间作模式对黄连生理生长性状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段媛媛,刘晓洪,吴佳奇,周武先,郭晓亮,游景茂,唐涛,王帆帆,郭杰. 2020

[4]湖北贝母与浙贝母的成分及理化性质对比分析. 卢琪,薛淑静,杨德,李露. 2023

[5]种植密度对湖北贝母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段媛媛,刘晓洪,唐涛,王帆帆,游景茂,郭晓亮,郭杰. 2023

[6]湖北贝母灰霉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王帆帆,毛婷,唐涛,段媛媛,郭晓亮,游景茂. 2023

[7]湖北贝母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甘国菊,余启高,杨永康,邱云华,甘国莲,林先明,郭杰,廖朝林,郭汉玖,廖璐靖,刘海华,赵仁军. 2009

[8]湖北道地药材贝母ISSR反应体系优化及多态性引物筛选. 蒋小刚,王华,郭坤元,张美德. 2021

[9]不同氮肥用量对湖北贝母氮磷钾吸收及生物碱积累的影响. 姜利,郭坤元,陈钢,程维舜,罗茜,王素萍,黄翔,杜雷,张贵友,洪娟. 2024

[10]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湖北贝母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李大荣,李小玲,周武先,张美德,蒋小刚,由金文,王华. 2025

[11]棉田不同种植模式的环境生物学效应. 张教海,吴勇刚,王孝刚,别墅,夏松波. 2019

[12]不同种植模式对佛手山药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刘东海,乔艳,李双来,张智,李菲,徐为,胡诚. 2021

[13]三种肥料运筹模式对湖北西部坡耕地机条播小麦生产的影响. 佟汉文,朱展望,刘易科,陈泠,邹娟,张宇庆,杨勇,高春保. 2021

[14]促成栽培草莓-春提早豇豆套种模式栽培技术规程. 曾祥国,韩永超,余继明,张庆华,陈丰滢,陈锡洋. 2020

[15]3种不同种植模式下葛根生长性状调查研究. 郭坤元,王华,林先明,由金文,张美德. 2019

[16]鄂东南双季稻双机插栽培模式研究. 陈杰,夏贤格,陈展鹏,涂军明,曹志刚,张群,金红梅,程建平,张枝盛. 2020

[17]湖北省三峡库区不同种植模式下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 刘方谊,夏颖,黄敏,雷秋良,刘宏斌,范先鹏,张富林,吴茂前. 2018

[18]棉花间作种植模式研究进展. 王琼珊,张教海,夏松波,冯常辉,张友昌,秦鸿德,王孝刚,别墅. 2021

[19]棉豆间作种植模式优势与配套栽培技术. 关故章,张宁波. 2003

[20]优质中稻新品种鄂中5号栽培试验初报. 李宏凯,陈亿毅,徐得泽.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