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一株鲈塘源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养殖水体影响研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巩华

作者: 巩华 1 ; 张洪业 2 ; 赖迎迢 1 ; 孙承文 1 ; 刘春花 1 ; 陶家发 1 ; 焦彩虹 2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80

2.广州海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60

关键词: 大口黑鲈;池塘水质;植物乳杆菌;菌株分离;抑菌活性;调水能力

会议名称: 广东水产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

主办单位: 广东水产学会

页码: 00000112-00000116

摘要: 利用MRS培养基和LB培养基对广东顺德大口黑鲈养殖池塘水体样品进行了乳酸菌的分离和筛选,共获得27株乳酸菌.以引起大口黑鲈"烂身病"的嗜水气单胞菌为指示菌进行拮抗作用试验,筛选获得一株具有显著抑菌活性的乳酸菌XTL3,并对该菌株进行了生理生化试验、16Sr DNA序列分析及其对大口黑鲈池塘养殖的安全性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XTL3对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生理生化试验、16Sr DNA序列分析表明,XTL3与植物乳杆菌的相似性为100%,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室外养殖池塘安全性和效力检验结果表明,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个月内,无异常死亡,无病害发生,池塘的溶氧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氨氮的变化差异显著(P<0.05),实验塘的水环境保持更稳定.筛选的植物乳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和调水能力,且其生长特性适应大口黑鲈的池塘养殖环境,这为大口黑鲈疾病的生态防控及乳酸菌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分类号: S965.211:S964.3

  • 相关文献

[1]一株鲈塘源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养殖水体影响研究. 巩华,张洪业,赖迎迢,孙承文,刘春花,陶家发,焦彩虹. 2020

[2]刺参养殖池塘中一株植物乳杆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 张永刚,李彬,王印庚,王金燕,廖梅杰,张正,宁鲁光,范瑞用. 2019

[3]大口黑鲈抗菌肽提取及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邵盛男,王伟. 2018

[4]中华绒螯蟹生长关键期池塘水质状况分析及评价. 余丽梅,李云峰,杜开开,吴凡,倪朝辉. 2021

[5]Nualgi营养素、硅藻藻种对池塘水质和浮游植物的短期效应研究. 毛梦哲,李晓莉,陶玲,高毛林,李谷. 2016

[6]注水改善池塘生态系统的观察试验(摘要). 欧阳海,黄樟翰,吴锐全,卢迈新. 1990

[7]大口黑鲈新品种培育与展望. Bai Juniie,白俊杰. 2012

[8]大口黑鲈溃疡综合症病毒TaqMan-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马冬梅,白俊杰,邓国成,李胜杰,张莉莉. 2011

[9]维生素C对大口黑鲈生长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谢一荣. 2006

[10]两种饲料对大口黑鲈生长、消化道指数和消化酶活性影响. 关胜军. 2006

[11]大口黑鲈烂身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刘春,李凯彬,王庆,马必勇,卞荣玲. 2012

[12]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大口黑鲈生长及鱼体营养成分的影响. 牛纪锋,吴锐全,谢骏,王广军,余德光. 2010

[13]大口黑鲈营养需求及消化酶研究进展. Ou Hongxia,欧红霞. 2018

[14]“优鲈1号”大口黑鲈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吞噬功能的研究. 赵柳兰,杨黎,杨淞,蒲粟,李胜杰,王艳,杜宗君. 2015

[15]两株有益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及其水质调控效果评价. 李存玉,柳学周,徐永江,史宝,郑伟,史学营. 2017

[16]菠萝酶含量对植物乳杆菌发酵产酸效率的影响. 周丹,王亚军. 2020

[17]富硒植物乳杆菌对大鳞鲃组织铅积累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张晴,尚信池,耿龙武,李海涛,杜汝君,丛艳锋,徐伟. 2023

[18]利用复合乳酸菌发酵腊罗非鱼的工艺研究. 周婉君,吴燕燕,李来好,岑剑伟,郝淑贤. 2009

[19]高淀粉饲料中添加不同益生菌对团头鲂幼鱼生长、血清生化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钱琳洁,缪凌鸿,林艳,高亮,于丹,戈贤平. 2023

[20]荸荠加工废弃物混合发酵法制备水产益生菌的工艺优化. 魏涯,郝志明,江蓝蓝,曾劲,岑剑伟,邓建朝.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