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灌溉方式水肥一体化对小麦-玉米周年节水增效的影响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PAN Xiaoying

作者: PAN Xiaoying 1 ; 潘晓莹 2 ; WU Jicheng 1 ; 武继承 2 ; YANG Yonghui 1 ; 杨永辉 2 ; WANG Yue 1 ; 王越 2 ; GAO Cuimin 3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

2.农业部作物高效用水原阳科学观测实验站,河南原阳453514

3.河南

关键词: 小麦;玉米;灌溉方式;施肥措施;生长发育;产量性状;灌水利用效率

会议名称: 全国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技术发展高峰论坛暨第十三次全国微灌大会

主办单位: 中国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技术协会`中国灌区协会

页码: 00000028-00000034

摘要: 在不同灌溉方式(喷灌、移动喷灌、小白龙)下设置不同施肥措施(底施N34P6K8750kg/hm2、底施N34P6K8750kg/hm2+追施纯 N75kg/hm2、底施 N28P15K5750kg/hm2、底施 N28P15K5750kg/hm2+追施纯 N75kg/hm2、底施控释肥600kg/hm2、底施控释肥600kg/hm2+追施纯 N75kg/hm2、底施 N28P15K5375kg/hm2+底施控释肥300kg/hm2、底施 N28P15K5375kg/hm2+底施控释肥300kg/hm2+追施纯N75kg/hm2)(追肥灌水同步进行),研究不同灌溉方式水肥组合对小麦-玉米周年节水增效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小白龙相同处理相比,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改善小麦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及灌水利用效率均具有积极效果:移动喷灌株高增加0.4-1.8cm、穗长增加0.1-0.3cm、小穗数增加0.1-1.5个,穗粒数增加0.1-7.8粒,千粒质量提高0.02-3.84g;喷灌株高增加0.7-5.0cm、穗长增加0.1-0.5cm、小穗数增加0.3-2.6个、穗粒数增加1.7-13.9粒、千粒质量增加0.7-5.5g;喷灌小麦、玉米、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分别增产1.64%-14.04%、1.39%-6.87%、3.94%-10.07%;移动喷灌小麦、玉米、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分别增产增产1.37%-12.88%、6.82%-16.46%、6.71%-11.21%;小麦、玉米、小麦-玉米周年灌水利用效率,喷灌和移动喷灌较小白龙分别提高0.26-2.03kg/m3和0.21-1.96kg/m3、0.19-0.90kg/m3和0.82-2.08kg/m3、0.57-1.27kg/m3和0.91-1.63kg/m3.同水处理下,三种灌溉方式下T1、T2处理小麦、玉米、小麦-玉米产量低于对应处理;喷灌和移动喷灌T7、T8处理小麦产量高于其他对应处理,小白龙则是T3、T4处理小麦产量高于其他对应处理;玉米及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均是T7、T8处理高于其他对应处理.综合说明,小麦-玉米周年增产增效的效果以移动喷灌结合底施N28P15K5375kg/hm2+底施控释肥300kg/hm2+追施纯N75kg/hm2处理最佳,为本研究推荐的水肥配置模式.

分类号: S512.1`S513

  • 相关文献

[1]不同灌溉方式水肥组合对小麦-玉米周年节水增效的影响研究. WU Jicheng,武继承,YANG Yonghui,杨永辉,PAN Xiaoying,潘晓莹,ZHANG Jiemei,张洁梅. 2016

[2]不同灌溉方式下养分配置对小麦、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潘晓莹,武继承,杨永辉,高翠民,张洁梅,王越,何方. 2020

[3]草地贪夜蛾在小麦和不同玉米品种上的种群适合度比较. 孙悦,刘晓光,吕国强,郝学政,李书华,李国平,封洪强. 2020

[4]环境变异及施肥措施对强筋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王美芳,雷振生,吴政卿,杨会民,晁岳恩,赵石磊,徐福新,刘加平,杨攀. 2014

[5]不同灌溉方式水肥组合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PAN Xiaoying,潘晓莹,WU Jicheng,武继承,YANG Yonghui,杨永辉,HE Fang,何方,ZHANG Jiemei. 2017

[6]灌溉方式对不同筋力型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 李国强,郑国清,冯晓,胡峰,张学治. 2011

[7]低温胁迫对小麦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的响应. 岳俊芹,张素瑜,李向东,邵运辉,方保停,葛胜修,王汉芳,张德奇,杨程,时艳华,秦峰. 2021

[8]百农207不同生育期的光合、干物质动态与产量性状研究. 欧行奇,王永霞,李新华,乔红,王紫娟,欧阳娟. 2020

[9]几个小麦品种(系)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赵献林,康明辉,任明全,陈时良. 1995

[10]不同低温处理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任德超,胡新,陈丹丹,张建涛,倪永静,刘红杰,黄绍华,李国强. 2016

[11]2005-2020年河南主推中筋小麦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 张会芳,冯晓,冯丽丽,刘桂珍,韩琳琳,齐学礼,段俊枝,卓文飞,陈海燕,燕照玲. 2022

[12]玉米F_(2:3)群体淀粉含量的表现及相关性分析. 魏良明,王延召,宋迎辉,周波. 2016

[13]黄淮海玉米主栽品种耐阴性比较研究. 燕树锋,刘海芳,铁双贵,卢彩霞,齐建双,岳润清,韩小花,郭书磊. 2017

[14]河南省部分玉米地方品种主要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王利锋,杜海英,张艳,曹言勇,唐保军,李会勇. 2012

[15]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对密度胁迫的响应. 张前进,曹丽茹,张新,魏昕,魏良明,郭书磊,王国瑞,王振华,鲁晓民. 2024

[16]不同生育时期追施氮肥与补灌结合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郑惠玲,武继承,潘晓莹,李学军,韩伟锋. 2015

[17]喷施海藻酸钠寡糖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和抗旱性的影响. 张运红,孙克刚,和爱玲,杜君,吴政卿. 2016

[18]不同耕作与保墒措施对小麦、玉米周年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YANG Yong-hui,杨永辉,WU Ji-cheng,武继承. 2014

[19]测墒灌溉对小麦-玉米水分利用的影响. Wu Ji-cheng,武继承,Yang Yong-hui,杨永辉,Pan Xiao-ying,潘晓莹,Zhang Jie-mei,张洁梅,He Fang,何方. 2016

[20]滴灌水肥一体化对小麦-玉米节水增效的影响. WU Jicheng,武继承,YANG Yonghui,杨永辉.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