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一种提高冬季大棚内叶菜用甘薯芽分化率和直立性的方法

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发明人: 唐忠厚;陈晓光;孙近友;史新敏;魏猛;张爱君;李洪民

专利号: CN201410342794.X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冬季大棚内叶菜用甘薯芽分化率和直立性的方法,其具体步骤为:(1)向土壤中添加2000~2500kg/亩的有机肥、20kg/亩的过磷酸钙和20~30kg/亩的硝酸钾;(2)剪长20~25cm的健壮薯苗,保留顶3~4叶,除去多余叶片;栽插前,将薯苗下部浸泡150~200ppm生根粉溶液30min;(3)按种植密度为9000~10000株/亩进行薯苗栽插;(4)栽插30天后,在当天的17~18时第一次地面喷施100~150ppm烯效唑溶液,喷施量为30kg/亩,此后每次均在采摘前10~15天内喷施1次相当量;(5)在顶茎叶实际生长到10~15cm时进行采摘。使用本发明能提高叶菜用甘薯侧芽分化率,并使株型紧凑、直立或半直立状。

  • 相关文献

[1]轮作叶菜对大棚高架栽培草莓生长结果的影响. 蔡伟建,赵密珍,于红梅,毕研飞,庞夫花,豆伟涛. 2017

[2]优质多抗菜观两用甘薯新品种‘徐菜观薯1号’. 戴习彬,周志林,赵冬兰,张安,袁蕊,赵凌霄,肖世卓,唐君,陆国权,曹清河. 2024

[3]菜用甘薯新品种‘徐菜薯1号’的提纯复壮及茎尖产量分析. 唐君,曹清河,赵冬兰,张安,项彩云,孙书军,李昂,李元元. 2013

[4]NAA和6-BA在甘薯组织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李强,马代夫,李洪民,马飞,谢逸萍,李秀英. 2003

[5]ABA对甘薯体细胞胚分化及再生的影响. 闫会,王欣,李强,张允刚,马代夫. 2012

[6]提高草莓种子发芽率的研究. 霍恒志,糜林,李金凤,万春雁,陈雪平. 2012

[7]从农业工业化发展战略视觉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袁春新,唐明霞,沈锦根,薛晨霞. 2007

[8]茎尖叶菜用甘薯阶梯式立体基质栽培周年生产技术规程. 史新敏,唐忠厚,魏猛,陈晓光,李洪民,张爱君,靳容. 2015

[9]菜用甘薯新品种宁菜薯3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曾燕楠,程润东,王勇,王庆南. 2014

[10]茎尖菜用甘薯筛选及速冻保鲜工艺研究. 张翠英,孙健. 2010

[11]菜用甘薯新品种宁菜薯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曾燕楠,佘义斌,程润东,王勇,王庆南. 2014

[12]菜用甘薯菜干烘干式加工技术探讨. 曾燕楠,陈德荣,程润东,周影,王庆南. 2013

[13]菜用甘薯品种光合速率测定及综合性状调查. 曾燕楠,程润东,王勇,王庆南. 2014

[14]系列特色茎尖叶菜用甘薯品种资源的筛选与应用. 史新敏,唐忠厚,陈晓光,魏猛. 2014

[15]菜用甘薯台农71的分枝发生规律及其应用. 王庆南,赵荷娟,程润东,朱坤,林久军. 2006

[16]菜用甘薯采后保鲜技术研究. 周志林,戴习彬,季志仙,孙健,袁起,曹清河. 2018

[17]菜用甘薯新品种薯绿1号的选育. 季志仙,李强,王欣,唐君,赵冬兰,周志林,张安,戴习彬. 2017

[18]不同菜用甘薯新品种在南京地区的种植表现. 曾燕楠,赵韩伟,纪洪亭,王庆南,程润东,王勇,王士红,赵荷娟. 2022

[19]菜用甘薯产量稳定性及试验点鉴别力综合分析. 戴习彬,王远,周志林,肖世卓,赵凌霄,王洁,王珧,李青莲,朱国鹏,曹清河. 2023

[20]基于GGE双标图分析菜用甘薯登记品种的丰产稳产及适应性. 戴习彬,周志林,李荣德,邱永祥,杨新笋,肖世卓,孙书军,王远,曹清河.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