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发明人: 吴传万;杜小凤;王伟中;杨文飞;文廷刚
专利号: CN200710026023.X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线虫和地下害虫的无公害药肥及其生产工艺,该药肥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苦豆子1~10%、牛心朴子1~10%、楝树果实1~10%、甲壳素或壳聚糖1~3%、水杨酸或水杨酸钠0.5~2%、毒死蜱或辛硫磷1~3%、扩散剂1~5%、表面活性剂1~5%、粘结剂1~10%、崩解剂5~15%、微肥5~20%、腐殖酸10~50%,其中组分百分比之和为100%。本发明的药肥集营养、改土、防虫害为一体,对线虫和地下害虫具有良好的免疫预防与防治效果,实现“为土壤解毒,给作物防疫”的目的,减少化肥和有毒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的抗逆性,在农产品中无残留,不造成环境污染,促进作物茁壮生长,减少作物病虫害发生,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 相关文献
[1]一种防治线虫和地下害虫之生态药肥的研发. 吴传万,刘凤淮,杜小凤,文廷刚,王伟中. 2008
[2]扁豆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宋益民,姜永平,邱海荣,章洪娟. 2016
[3]茶树菇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郭小山,汪国莲,谢忠谊,钟秀娟,吴传万,徐文静. 2016
[4]结球甘蓝优质、无公害生产技术. 李建斌,丁万霞,柳巽图. 2004
[5]不同药剂对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 孙厚俊,孙厚浩,赵永强,徐振,杨冬静,张成玲,谢逸萍. 2017
[6]不同药剂对芋头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 陈学荣,刘荣甫,戴永发,谢吉先,焦庆清,秦晓平. 2014
[7]不同药剂对小麦地下害虫的防效及其苗质的影响. 刘树法. 2005
[8]6%杀螟丹水剂对水稻翘穗头的防治效果. 杨红福,汪智渊,吉沐祥,吴汉章. 2005
[9]甘薯抗线虫病的遗传育种研究. 谢一芝,尹晴红,戴起伟,邱瑞镰. 2004
[10]不同有机物料对微域内土壤原生动物和线虫的影响. 蔡冰杰,范文卿,王慧,刘满强,于建光,刘婷,李辉信,陈小云. 2017
[11]线虫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指示作用研究进展. 戚琳,韩承辉,宋修超,张瑞敏,关莹. 2017
[12]复合紫色甘薯条的生产工艺. 徐飞,钮福祥,朱红,岳瑞雪,孙建,张毅. 2015
[13]甘薯茎法罐头加工工艺. 朱磊,钮福祥. 1999
[14]苦豆子破壁超微粉碎工艺优化研究. 吴传万,杜小凤,杨文飞,顾大路,文廷刚,王伟中. 2011
[15]苦瓜破壁超微粉碎工艺优化研究. 吴传万,杜小凤,杨文飞,顾大路,文廷刚,王伟中. 2014
[16]IBDV超强毒株NJ09株在DF-1细胞上的增殖工艺. 揭鸿英,朱亚露,毕志香,赵阳,何家惠,于漾,侯继波. 2017
[17]商品有机肥生产与推广中易出现的几个误区. 李庆康,张永春,孙丽,潘玉梅. 2003
[18]不同干燥方式对牛蒡脆片品质的影响. 朱翠平,张钟元,李大婧,刘春泉. 2017
[19]水蜜桃果酒生产工艺研究. 王毓宁,李鹏霞,胡花丽,李志强,赵延存,孙娅,康军凯. 2012
[20]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生产工艺研究. 唐雨德,顾志香,刘玉,周宗安,罗涵禄,郁兴明,陶开华,翟春生.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喷施水杨酸和褪黑素对药隔期低温胁迫下小麦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作者:宋佳敏;何佳伟;蒋伟勤;车阳;李其胜;文廷刚;顾大路;杜小凤;顾克军;杨威
关键词:小麦;倒春寒;药隔期;水杨酸;褪黑素;产量;生理特性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间作大豆生长发育及抗倒伏的影响
作者:刘萍;毕海滨;杨云峰;卓玛;赵晴晴;文廷刚;陈昱利
关键词:夏大豆;植物生长调节剂;硅肥;胺鲜·甲哌鎓;生长发育;抗倒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
"党建+人才建设"激发科技创新"主引擎"-以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为例
作者:魏杰;彭杰;章安康;吴传万;陈富平
关键词:党建;人才;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
-
丛枝菌根真菌和解磷细菌双接种对小麦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作者:殷小冬;李其胜;顾大路;杨文飞;杜小凤;刘汉松;文廷刚;李可;宋佳敏;诸俊;贾艳艳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解磷细菌;小麦;磷肥吸收利用率
-
二氢卟吩铁可溶粉剂不同使用方式及用量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作者:李可;顾大路;杜小凤;蒋伟勤;车阳;宋佳敏;文章荣;杨文飞;徐永刚;杨威
关键词:0.02;二氢卟吩铁可溶粉剂;小麦;使用方式;用量
-
藜麦CqCHS1基因的克隆及胁迫下表达分析
作者:尹航;陈紫岩;张豪杰;魏杰;林参;张志鹏;吴传万
关键词:藜麦;查尔酮合酶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分析
-
藜麦CqANS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作者:张豪杰;陈紫岩;尹航;魏杰;吴传万
关键词:藜麦;ANS;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定位;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