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一种光生态型鲍苗采苗附着装置

专利类型: 中国实用新型

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张汉华;邱丽华;余勉余;吴进锋

专利号: CN200420043003.5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生态型鲍苗采苗附着装置,主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附着板和框架组成,所述框架由两个外形定形支架及两个附着板定位框组成;所述附着板的板面为齿纹结构,附着板之间在纵向排列,首尾相接并呈“V”字型;所述附着板连接在附着板定位框上。本实用新型采用立体采苗架进行采苗,附着板上有波纹平台,增加了鲍苗和饵料的附着面积,采光效果好,光线分布均匀,能有效提高采苗率;整个采苗器的组合固定形态,可自由搬动,并可根据需要拆卸装配。

  • 相关文献

[1]底栖硅藻生物膜附着基对扇贝幼虫附着和变态的影响. 杜美荣,方建光,毛玉泽,李锋,高亚平,房景辉,王同勇,蒋增杰. 2020

[2]培育密度和投饵量对长牡蛎壳黑选育品系幼虫生长存活及附着变态的影响. 种金豆,李琪,王涛. 2019

[3]牡蛎礁修复的底物筛选:新、旧牡蛎壳附苗效果比较. 姜伟,孙兆跃,施文静,范瑞良,李楠楠,全为民. 2021

[4]底物颜色和附着物对牡蛎和藤壶自然补充量影响. 陈丽芝,姜伟,施文静,张文考,祁拥华,叶春宇,李楠楠,范瑞良,全为民. 2024

[5]盐度对海萝孢子附着、萌发和成活的影响. 陈利雄,吴进锋,陈素文,颉晓勇,朱长波,郭奕惠. 2013

[6]底物中碳酸钙含量对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幼虫附着的诱导效应. 范瑞良,晁敏,任国平,全为民. 2017

[7]轮虫高密度循环水培育装置的研究. 宋德敬,王秉心. 2005

[8]国内外拖网减少副渔获物的研究进展. 陈晓雪,黄洪亮,陈雪忠. 2007

[9]北部湾雷州沿岸鱼类资源现状研究. 孙德雄,刘宣,区又君,李加儿,欧春晓,江海声. 2008

[10]长江河口湿地鱼类的种类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张衡,朱国平,陆健健. 2009

[11]鲆鲽类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 贾磊,王群山,刘皓,刘克奉,王钢. 2019

[12]鲫鳏类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 贾磊,王群山,刘皓,刘克奉,王钢. 2019

[13]湖泊生态建设在围拦养殖中的应用. 沈培荣. 1991

[14]应用微生物健康养殖斑节对虾的研究. 李卓佳,张庆,陈康德,杨莺莺,黄巧珠,杨铿. 2000

[15]粤东沿海养殖水域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 李纯厚,贾晓平,林钦,蔡文贵,甘居利,王增焕,高东阳. 2002

[16]全封闭生态养殖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技术的研究. 李生,肖锦平,佘忠明,丘广艳,彭丽琴,彭景书. 2000

[17]盐碱池塘生态工程化种养系统构建与运行效果评价. 朱浩,成水平,王健,刘兴国,来琦芳. 2018

[18]七里海河蟹稻田养殖气象服务指标研究. 李静楠,何忠伟,尹紫薇. 2023

[19]中国近海藻类养殖生态价值评估初探. 岳冬冬,王鲁民,耿瑞,王茜,戴媛媛. 2014

[20]池塘河蟹生态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吴伟,范立民,瞿建宏,何杰,吴婷婷.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