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一种利用两系法培育亚种间杂交稻组合的方法

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发明人: 邹江石;吕川根;陈忠明;谷福林;王才林;宗寿余;黄志林;孙永华

专利号: CN98111352.4

摘要: 一种利用两系法培育亚种间杂交稻的方法,包括安全隔离、适期播种、合理密植、适宜行比、调节花期、合理使用“920”、人工辅助授粉、防治粒黑粉病、去杂去劣配套措施,其特征在于利用灿粳中间型且具广亲和性的低温敏不育系培矮64S作母本,与籼稻品种9311作父本杂交配组成,从而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

  • 相关文献

[1]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育种的若干思考. 吕川根,姚克敏,李霞,胡凝,邹江石. 2007

[2]三系、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氮素需求的比较. 龚红兵,周义文,曾生元,钱华飞,李闯,刁立平,林添资,景德道,余波,盛生兰. 2011

[3]优质高产多抗两系杂交水稻盐两优888选育研究与应用. 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王爱民,朱国永,何冲霄,任仲玲,姚立生. 2012

[4]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光合产物的运转与分配. 陈炳松,宗寿余,吕川根. 2002

[5]水稻早世代稳定特性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方兆伟,樊继伟,钟环,陈庭木,卢百关,秦德荣,徐大勇. 2007

[6]水稻广亲和基因在RFLP图谱上的初步定位. 刘蔼民,李和标,张启发,姜晓红,师素云,杨官品. 1992

[7]普通丝瓜与有棱丝瓜亚种间杂交的正反交效应分析. 宋波,苏小俊,陈洁,单奇伟,安林海,徐海,袁希汉,陈劲枫. 2008

[8]小白菜与大白菜亚种间杂交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观察. 陈龙正,徐海,宋波,樊小雪. 2015

[9]栽培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一代优势利用研究进展──Ⅰ.籼粳亚种间杂种一代优势与亲本的关系. 孙加祥,汤陵华,朱庆森,薛艳凤,蔡一霞. 1999

[10]多抗性水稻品种育成与应用效果. 张丽娟,赵志超,王洁,雷财林,周根友,刘建,万建民. 2005

[11]广谱性恢复系盐恢559及其系列杂交稻组合选育. 姚立生,孙明法,朱国永,严国红,唐红生,何冲霄,王爱民,任仲玲. 2009

[12]“籼掺粳恢恢交低世代测鉴”法选育盐恢559及其杂交稻组合应用研究. 朱国永,姚立生,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何冲霄,王爱民,任仲玲. 2009

[13]亚种间杂交稻颖花受精率与温度的相关性及模型分析. 吕川根,邹江石,胡凝,姚克敏. 2005

[14]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组合的产量和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邢运高,王宝祥,陈庭木,杨波,刘艳,徐波,孙志广,迟铭,李健,李景芳,方兆伟,卢百关,徐大勇. 2021

[15]两系法杂交稻两优培九结实率稳定性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吕川根,宗寿余,赵凌,王才林,孙永华,邹江石. 2003

[16]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的高产生理基础初探. 宗寿余,吕川根,赵凌,王才林,戴其根,邹江石. 2000

[17]氮、磷、钾用量及配比对两系杂交稻两优108灌浆期剑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夏士健,郑克武,吕川根. 2008

[18]氮肥和密度对两系亚种间杂交稻“65396”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 郑克武,邹江石,吕川根,王才林,宗寿余,赵凌. 2002

[19]氮肥和密度对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郑克武,邹江石,吕川根,王才林,宗寿余,赵凌. 2001

[20]两优培九不同栽培方式吸氮特性的初步研究. 杨海生,张洪程,戴其根,吕修涛,霍中洋,许轲,吕川根.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