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一种诱发小麦赤霉病的田间增湿装置

专利类型: 中国实用新型

专利权人: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武汉凯仕水工业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朱展望;高春保;朱伟伟;胡彦武;焦春海;刘易科;佟汉文;陈泠;张宇庆;邹娟;杨立军;汪华

专利号: CN201520476887.1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诱发小麦赤霉病的田间增湿装置,它包括一时间控制装置;时间控制装置包括一电源输入端、一管道泵控制端和一个以上的电磁阀控制端;电源输入端连接外界电源端,管道泵控制端连接管道泵的驱动端,管道泵的进水端连接外界水源,管道泵的出水端连接一个以上干管的进水端,每一干管上均设置与电磁阀控制端连接的电磁阀,每一干管的出水端分别位于需要诱发小麦赤霉病的实验田内,每一副管均设置在厢面上,每一干管的出水端均连接副管的进水端,每一副管的尾部均密封设置,每一副管上均间隔垂向向上连接若干毛管,每一毛管的顶部均连接一喷头。本实用新型既能够为小麦赤霉病发病提供较高的小麦穗部环境湿度,有效降低环境对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的影响,又能够有效节约人力劳动。

  • 相关文献

[1]小麦赤霉病流行区镰刀菌致病种及毒素化学型分析. 杨立军,冯洁,张旭,曾凡松,向礼波,汪华,喻大昭. 2011

[2]小麦新品种鄂麦170抗病基因的遗传分析. 刘易科,朱展望,佟汉文,冯承官,宁富豪,陈泠,邹娟,张宇庆,杨立军,高春保. 2017

[3]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研究进展. 刘易科,佟汉文,朱展望,陈泠,邹娟,张宇庆,焦春海,高春保. 2016

[4]小麦赤霉病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刘易科,佟汉文,朱展望,陈泠,邹娟,张宇庆,高春保. 2016

[5]湖北省小麦品种(系)的赤霉病抗性分析. 朱展望,杨立军,佟汉文,唐道廷,刘易科,汪华,陈泠,张宇庆,高春保. 2014

[6]中国小麦品种抗赤霉病基因Fhb1的鉴定与溯源. 朱展望,徐登安,程顺和,高春保,夏先春,郝元峰,何中虎. 2018

[7]湖北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朱展望,朱伟伟,佟汉文,刘易科,陈泠,杨立军,汪华,张宇庆,邹娟. 2015

[8]55个小麦主栽及后备品种抗赤霉病评价与籽粒DON毒素含量分析. 史文琦,刘美玲,郑磊,张强,喻大昭,龚双军,杨立军. 2024

[9]基于矮败小麦分子育种策略培育黄淮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轮选20. 买春艳,刘易科,刘宏伟,李洪杰,杨丽,吴培培,周阳,张宏军. 2024

[10]大麦赤霉病及其研究进展. 喻大昭. 2006

[11]生物炭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刘悦,史文琦,曾凡松,刘美玲,陈婷婷,黄振余,薛敏峰,向礼波,龚双军,杨立军,喻大昭. 2020

[12]35%甲基硫菌灵·氟环唑悬浮剂对小麦三种病害控制试验. 周忠雄,周忠泉,刘美玲,薛敏峰. 2020

[13]解淀粉芽胞杆菌EA19菌株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刘悦,曾凡松,龚双军,史文琦,杨立军,喻大昭. 2020

[14]几种生物源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杨立军,余小清,张学江,汪华,向礼波. 2014

[15]3种新型生物产品及复配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研究. 向礼波,石磊,徐东,宋远胜,薛敏峰,龚双军,杨立军,喻大昭. 2021

[16]小麦赤霉病穗组织中亚洲镰刀菌定量分析及其在品种(系)抗性评价中的应用. 史文琦,高振兴,杨立军,汪华,曾凡松,向礼波,龚双军,喻大昭. 2014

[17]湖北省小麦赤霉病全生育期可持续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许艳云,曾凡松,郭子平,周华众,万利,邓春林,杨立军. 2023

[18]综合品种抗性和杀菌剂对6个抗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赤霉病防效评价. 向礼波,薛敏峰,史文琦,严双义,曾凡松,刘美玲,杨立军,龚双军,喻大昭. 2022

[19]湖北麦区不同轮作模式下小麦赤霉病菌种群结构和毒素化学型分析. 刘美玲,刘悦,陈婷婷,龚双军,史文琦,曾凡松,杨立军,喻大昭. 2021

[20]贝莱斯芽孢杆菌EA19与多菌灵复配防治小麦赤霉病研究. 王文肖,刘美玲,阙亚伟,郑磊,张强,喻大昭,杨立军,龚双军,曾凡松,李利.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