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家蚕性染色体连锁基因SLC35B1及其隐性致死突变基因和它们在家蚕性比控制中的应用

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发明人: 牛宝龙;谭安江;孟智启;黄勇平;翁宏飙;祝新荣;刘岩;何丽华;柳新菊

专利号: CN201110457128.7

摘要: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个来自家蚕性(Z)染色体,具有隐性致死突变特征的SLC35B1(solute carrier family 35member B1)基因及其在家蚕杂交后代性比控制中的应用。本发明所公开的家蚕SLC35B1基因来自于家蚕性(Z)染色体,其隐性致死突变是来自于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sex-linked balanced lethal(SLBL))的致死基因l2(SLBL-l2),能够引起雌蚕在胚胎期致死,而雄蚕可以存活,具有控制杂交后代性比的特性,利用其序列特性,在家蚕育种过程中,辅助进行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转育,专养雄蚕,提高丝质品质。

  • 相关文献

[1]野生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13的抗性遗传和基因定位. 陈珊宇,王大刚,郑桂杰,马莹,杨中路,曹栋栋,黄玉韬,智海剑. 2020

[2]棉铃虫性染色体两种分子标记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牛宝龙,翁宏飚,何丽华,沈卫锋,孟智启. 2007

[3]蚕的上簇技术. 朱俭勋. 2003

[4]中国蚕类利用简史及其茧丝性状比较研究. 蒋猷龙,李秀艳,金先德. 1993

[5]大黄鱼肌肉组织双向凝胶电泳方法的建立. 王任,王彦波,李婷婷,李学鹏,励建荣. 2012

[6]水稻糙米色泽的遗传研究. 王建军,石守鋆. 1999

[7]瓜螟实验种群的年龄特征和年龄结构. 王金福,丁丰. 1989

[8]柑桔矢尖蚧生物学特性与发生规律研究. 王洪祥,龚洁强,陈国庆,梁克宏. 2003

[9]杀虫灯诱杀亚洲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的距离与性比研究. 韩海亮,刘敏,董航顺,赵福成,吕要斌,章金明. 2024

[10]2013年杭州市萧山区松墨天牛成虫林间种群动态的监测研究. 夏天风,黄俊,诸尧兴,李明江,张娟. 2014

[11]氯化钠对γ辐射诱发水稻M_2代突变的修饰效应. 赵孔南,王彩莲,慎玫,徐刚,陈秋方. 1990

[12]水稻无叶枕基因克隆及应用研究. 许永汉,彭建斐,邓敏娟,吴学龙,鲍烈明,陈锦清,金卫. 2010

[13]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lL辐射诱变效应. 周迪英,沈守江,王炎君. 1990

[14]秋水仙素诱发水稻早熟效应的遗传分析. 蔡国海,严文潮,曹欣. 1992

[15]TILLING技术在植物功能基因组及育种中的应用(英文). 汪得凯,孙宗修,陶跃之. 2006

[16]抗稻瘟病突变品种的筛选及其利用研究. 李军,顾德法,施德. 1996

[17]唐菖蒲辐射诱变效应. 周迪英,陆艳婷,沈守江. 1996

[18]甘蓝型油菜叶片失绿突变研究进展. 黄锐之,吴耿尉,王文嘉,吴学龙,陈新宇,何海燕,杨勇,王华. 2023

[19]霉菌毒素在肉鸡体内的残留及其控制研究. 黄晓琳,曲道峰,韩剑众. 2013

[20]肉制品生产中细菌生物被膜的危害及其控制. 王静慧,韩剑众,曲道峰.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