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中国实用新型
专利权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发明人: 曾明森;张文锦;吴光远;王庆森;刘丰静;王定锋;李慧玲;张辉;李良德;高香凤;孙君
专利号: CN201620254238.1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茶树害虫防治装置,包括薄膜,所述薄膜上设有可穿透结构,所述可穿透结构由两道以上的切缝形成,所述两道以上的切缝均相交于同一点。每条切缝长度相同,相交的点位于切缝的中点。所述可穿透结构包括4道切缝,4道切缝相交成米字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密布切缝的薄膜阻隔茶梢与茶丛,阻滞害虫在茶梢与茶丛间上下自由移动,使发生于茶丛的害虫无法向上移动取食为害茶梢,而发生于茶梢的茶小绿叶蝉等害虫不能向下移动到茶丛内栖息,从而抑制茶树害虫发生。
- 相关文献
[1]叶面分离Bt及对茶树主要害虫高毒力菌株的筛选. 张灵玲,林晶,骆兰,方昉,黄天培,徐金汉,吴光远,王庆森,关雄. 2005
[2]黑剌粉虱的发生预测与防治指标. 孙椒德,林阿祥. 1997
[3]琅岐蔬菜基地害虫发生研究及其防治. 翁启勇,何玉仙,杨秀娟,陈庆河,赵健. 2001
[4]黑剌粉虱防治效果及其主要体会. 孙椒德. 1989
[5]有机茶生产及其关键技术害虫生物防治研究. 吴光远,曾明森,王庆森,余素红. 2008
[6]茶园主要害虫种群灯下监测及频振式与LED式杀虫灯的效果评价. 曾明森,刘丰静,何玉仙,王庆森,吴光远. 2010
[7]红萍湿养栽培供O_2装置研制. 陈敏,刘润东,杨有泉,邓素芳,詹杰,黄毅斌. 2010
[8]回转式植物湿润栽培装置的研制. 陈敏,杨有泉,邓素芳. 2008
[9]畜禽养殖舍生物土壤滤体除臭装置. 陈敏,杨有泉,邓素芳,林营志,詹杰. 2012
[10]厌氧干发酵装置的设计与运行研究. 钱蕾,林斌,官雪芳,黄菊青,徐庆贤. 2018
[11]二轴旋转式植物湿润栽培装置的研制. 陈敏,杨有泉,邓素芳,林营志,张翔. 2013
[12]白蛾蜡蝉的发生和防治. 李慧玲,刘丰静,王定锋,张辉. 2012
[13]诱虫灯在中国的应用研究概况. 赵建伟,何玉仙,翁启勇. 2008
[14]运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模拟昆虫种群动态及其在害虫治理中的应用. 史梦竹,傅建炜,李建宇,齐心,尤民生. 2023
[15]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及其在种群生态学与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齐心,傅建炜,尤民生. 2019
[16]稻虱缨小蜂控制稻飞虱的有机水稻害虫防治技术规程. 张居念,洪集体. 2025
[17]福云天然杂交种花器形态性状变异分析. 陈常颂,游小妹,陶湘辉,陈荣冰. 2008
[18]茶叶消费的文化学探讨. 王秀萍,朱海燕. 2012
[19]唐宋茶诗词中的三种品茶意境. 朱海燕,王秀萍,刘仲华,刘德华,施兆鹏. 2009
[20]氟、铝对茶树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钟秋生,林郑和,陈常颂,游小妹,陈志辉,单睿阳.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16S rRNA测序的植茶温室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研究
作者:孙君;朱留刚;林志坤;张文锦
关键词:温室;茶园;土壤细菌;α多样性;β多样性;群落结构;高通量测序
-
茶树微生物组研究进展
作者:朱留刚;孙君;张文锦
关键词:茶树;微生物组;根际微生物;内生菌;叶际微生物
-
茚虫威对灰茶尺蠖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
作者:刘丰静;李慧玲
关键词:茚虫威;灰茶尺蠖;室内毒力;田间防效
-
武夷山不同种植模式下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季节变化特征
作者:王峰;常云妮;孙君;吴志丹;陈玉真;江福英;余文权
关键词:种植模式;季节变化;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
-
福建省"三茶"统筹发展体系优化构建与技术对策研究
作者:叶菁;林怡;刘朋虎;王义祥;张文锦;翁伯琦
关键词: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技术对策
-
温室栽培'金牡丹'茶树新梢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特性
作者:孙君;朱留刚;张文锦
关键词:温室;茶树;光响应;叶位;净光合速率
-
40个福建茶树品种叶片元素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作者:朱留刚;孙君;张文锦
关键词:茶树叶片;大量元素;生态化学计量;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