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发明人: 岳润清;铁双贵;王延召;朱卫红;齐建双;柏松;孙静;卢彩霞
专利号: CN201010552618.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虫基因Cry1Ab-t及其编码蛋白,该基因是在保持原始苏云金芽胞杆菌Bt蛋白Cry1Ab部分氨基酸序列不变的前提下,使用植物偏爱性密码子,减少了原始DNA序列中的富含AT序列和存在的反向重复序列以及不明确的真核DNA序列内含子序列,通过人工改造合成新的Cry1Ab-t基因序列,然后对该基因进行原核表达载体和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并进行相应宿主细胞的转化。体外实验证明改造合成的Bt毒蛋白对玉米螟有显著的杀虫效果,本发明的抗虫基因Cry1Ab-t及其表达的目的蛋白能够在玉米中稳定高效表达,进而用于培育转Cry1Ab-t基因抗虫玉米。该人工改造合成Bt抗虫基因Cry1Ab-t也可以在提高其它农作物、果树或蔬菜等抗虫性中的得到应用。
- 相关文献
[1]杀虫基因Cry1Ab的合成、表达及其抗虫性鉴定. 岳润清,铁双贵,齐建双,韩小花,燕树锋. 2014
[2]己烯雌酚人工抗原的合成及抗血清的制备. 杨兴东,胡骁飞,王方雨,曾宪垠. 2017
[3]人工改造基因Cry1Abm的合成、原核表达及其抗虫鉴定. 岳润清,铁双贵,陈小洁,齐建双,韩小花,燕树峰,徐玉格,林鸿. 2013
[4]MYB转录因子在水稻抗逆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段俊枝,李莹,冯丽丽,孙岩,齐红志,齐学礼,杨翠苹,王楠,燕照玲,陈海燕,张会芳,卓文飞,平西栓. 2021
[5]百菌清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多克隆抗血清的制备. 王玲玲,职爱民,胡骁飞,邓瑞广,侯玉泽. 2012
[6]氯霉素人工免疫原的合成与鉴定. 王自良,张海棠,王艳荣,张改平. 2006
[7]甲氧苄氨嘧啶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鉴定. 职爱民,刘庆堂,邢广旭,杨继飞,张改平. 2010
[8]喹乙醇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宋春美,高爱中,邓瑞广,职爱民,郅玉宝,侯玉泽,张改平. 2010
[9]特布他林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鼠源多克隆抗血清的制备. 职爱民,王磊,刘庆堂,胡骁飞,杨苏贞,柴书军,邓瑞广,张改平. 2010
[10]磺胺间二甲氧嘧啶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鲁晓翠,朱金凤,张改平,邓瑞广,侯玉泽,王自良,彩鸿翔,王青. 2007
[11]新霉素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张改平,刘宣兵,彩鸿翔,邓瑞广,游雷鸣,赵东,侯玉泽. 2008
[12]2,4-二氯苯氧乙酸人工抗原合成及鼠源多克隆抗血清的制备. 龚芳,席俊,职爱民,胡骁飞,邓瑞广. 2012
[13]黄曲霉毒素M1人工抗原的制备及鉴定. 蔡齐超,侯玉泽,邓瑞广,胡骁飞,王耀,张小帆,王方雨. 2014
[14]碳二亚胺法制备阿莫西林人工抗原及其鉴定. 刘庆堂,王磊,职爱民,滕蔓,胡骁飞,孙亚宁,宋春美,王寅彪,张改平. 2012
[15]磺胺甲恶唑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宋予震,董青,邢广旭,胡骁飞,吕全建,柳巨雄. 2017
[16]司帕沙星人工抗原合成及鼠源多克隆抗血清的制备. 贾国超,职爱民,宋春美,刘珍,张静,王玲玲,李梦琴,张改平. 2013
[17]氧氟沙星人工抗原的合成与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李彬彬,侯玉泽,邓瑞广,张改平,王自良. 2009
[18]沙丁胺醇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刘宣兵,张改平,邓瑞广,侯玉泽,王自良,刘庆堂,游雷鸣,柴书军. 2008
[19]两种司帕沙星完全抗原的合成鉴定及免疫效果研究. 贾国超,张改平,职爱民,宋春美,张静,李梦琴. 2014
[20]饲料添加剂天门冬氨酸镁合成研究. 李绍钰,杨国松,牛天声,魏凤仙.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整合转录组和代谢组学分析揭示玉米对层出镰孢茎腐病的响应机制
作者:曹言勇;程泽强;马娟;杨文博;朱卫红;孙新艳;李慧敏;夏来坤;段灿星
关键词:转录组;代谢组;玉米茎腐病;层出镰孢;苯丙氨酸代谢
-
玉米穗粗一般配合力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基因组预测
作者:马娟;黄璐;宇婷;郭国俊;朱卫红;刘京宝
关键词:玉米;穗粗;一般配合力;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基因组选择;固定效应模型
-
种衣剂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效果的评价
作者:张建周;李春盈;王风涛;刘明;张天兴;崔明珠;齐建双
关键词:小麦;茎基腐病;种衣剂;病情指数;产量相关性状
-
近十年河南省半冬性小麦品种育种特点及性状演变分析
作者:李春盈;齐建双;张建周;刘明
关键词:半冬性小麦;育种特点;品质性状;抗病性;演变趋势
-
农业科研院所创建文明单位的实践与探索——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为例
作者:范艳萍;王延召;田雯;张兰薰;裴学庆;黎静静;程泽强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文明单位;行业特色;精神文明
-
增密与减氮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者:周波;韩小花;王延召;豆丽萍;高钰;黄凌;王小星
关键词:青贮玉米;干物质生物产量;氮肥;种植密度
-
玉米茎秆穿刺强度及其相关性状QTL定位
作者:张凤启;张君;马智艳;张莹莹;齐建双;穆心愿;夏来坤;唐保军;丁勇
关键词:玉米;茎秆穿刺强度;QTL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