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宁德市白马山茶叶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泉宾;陈林;王振康;邬龄盛;黄云玲;王香艳
专利号: CN201310746464.2
摘要: 本发明涉及茶叶的加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低温复式加工花香红茶的方法。以高香型乌龙茶品种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经摊凉、冷做青、揉捻、薄摊低温高湿发酵、烘干,得到毛茶,适当拣剔去除梗、片后,提香,完成加工。采用本发明方法加工的花香红茶,加工过程青叶减重率可控,缩短加工时间,尤其在不良天气条件下;增加了醇类、烯类、酯类、酮类花果香的香气物质,提高具有刺激气味的苯乙腈、吲哚、乌龙茶品种主要香气物质橙花叔醇含量,从而提高茶叶的香气和滋味质量,进而提高红茶品质。成茶感官审评可知,成茶外形肥壮紧实有锋苗、乌润;内质香气馥郁,花果香显,滋味鲜醇,杯底带花香,品质优于传统方法的红茶。
- 相关文献
[1]花香型红茶与传统红茶的区别. 游小妹. 2016
[2]加工工艺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贵芳,陈荣冰. 2008
[3]鲜叶原料及加工方法对水仙有机红茶品质的影响初报. 陈金土,邓冰斌,周世须,王秀萍. 2019
[4]丹桂品种红茶加工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游小妹,陈常颂,钟秋生,陶湘辉,王贵芳,陈荣冰. 2010
[5]紫牡丹红茶超干发酵生化机理浅析. 邬龄盛,陈泉宾. 2021
[6]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文心兰花香形成分析. 陈艺荃,方能炎,叶秀仙,罗远华,钟淮钦,黄敏玲,樊荣辉. 2022
[7]杂交兰花色花香生物合成途径的转录组分析. 孔兰,樊荣辉,林榕燕,叶秀仙,林兵,钟淮钦. 2021
[8]花香的生物合成、调控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樊荣辉,黄敏玲,钟淮钦,吴建设,叶秀仙. 2011
[9]白茶自然萎凋过程中风味形成的动态研究. 张应根,陈林,陈泉宾,王秀萍,王振康,邬龄盛. 2016
[10]基于转录组测序的建兰花香相关基因挖掘及表达分析. 樊荣辉,孔兰,林榕燕,林兵,钟淮钦. 2022
[11]澳洲香水石斛花香成分及DeTPS6的克隆与表达. 孔兰,叶秀仙,钟声远,林榕燕,林兵,钟淮钦. 2024
[12]山茶花花香成分鉴定及相关基因的转录组分析. 陈艺荃,林榕燕,孔兰,方能炎,樊荣辉,钟淮钦. 2024
[13]枇杷花中三萜类物质的分析与评价. 姜帆,高慧颖,陈秀萍,郑少泉. 2016
[14]“二造龙眼”花中氨基酸含量分析. 姜帆,陈秀萍,胡文舜,郑少泉. 2014
[15]GC-MS法比较分析铁皮石斛原球茎和花的挥发性成分. 邹晖,王伟英,戴艺民,林江波. 2019
[16]不同黄秋葵花的花青素和总黄酮含量分析. 练冬梅,姚运法,赖正锋,林碧珍,洪建基. 2018
[17]黄秋葵花研究进展. 练冬梅,姚运法,洪建基,张少平,寇洁玲,赖正锋. 2017
[18]不同采收时期和干燥方法对黄秋葵花黄酮的影响. 练冬梅,姚运法,洪建基,寇洁玲,赖正锋. 2018
[19]杭白菊花水提物的UHPLC-ESI-Orbitrap质谱联用分析. 徐晓俞,李程勋,郑开斌,李爱萍. 2021
[20]滩涂种植火龙果花的营养成分分析评价. 高慧颖,黄贤贵,王琦,陈源,赖呈纯.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膜分离对福建产不同茶类提取物化学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作者:林清霞;王丽丽;宋振硕;蔡淑娴;刘仲华;陈林
关键词:茶叶;水提物;膜分离;生化成分;抗氧化
-
花香型黄茶研究报告
作者:邬龄盛
关键词:花香型;黄茶;品种;做青;烘焙;工艺;研究
-
室温贮藏对花果香红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作者:宋振硕;卫聿铭;李铁汉;项丽慧;张应根;陈林;宁井铭
关键词:花果香红茶;贮藏;感官品质;代谢组学;生化成分
-
茶叶酸味特性研究进展
作者:陈泉宾
关键词:茶叶;酸味物质;有机酸;影响因素;检测方法
-
3个高香茶树品种(系)制作沙县红边茶香气特征研究
作者:李鑫磊;陈泉宾;孔祥瑞;杨卫琼;冯鸿弦;林忠平;陈常颂
关键词:沙县红边茶;高香茶树品种;感官品质;香气组分
-
乌龙茶鲜叶游离氨基酸组成轮廓的模式识别研究
作者:张应根;宋振硕;陈林;陈键;王丽丽;项丽慧
关键词:乌龙茶;绿茶;鲜叶;氨基酸;模式识别
-
丹桂绿茶窨制工艺
作者:王振康;邬龄盛;王秀萍;王丽丽
关键词:丹桂;桂花绿茶;窨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