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室温贮藏对花果香红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宋振硕 1 ; 卫聿铭 2 ; 李铁汉 2 ; 项丽慧 1 ; 张应根 1 ; 陈林 1 ; 宁井铭 2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2.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花果香红茶;贮藏;感官品质;代谢组学;生化成分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24 年 002 期

页码: 258-267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明室温贮藏对花果香红茶风味品质和生化组成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4种不同年份(0、1、2、3 a)花果香红茶风味感官品质,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对花果香红茶中挥发性化合物和非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室温贮藏对花果香红茶的感官品质影响显著,室温贮藏3 a茶叶失去花果香品质特征,以陈酸等品质特征为主。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均可将供试茶样划分成不同年份的4个类群,基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可从不同贮藏年份花果香红茶中筛选出芳樟醇、顺式-β-罗勒烯、己酸等15种挥发性差异化合物(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VIP)>1和P<0.05),茶氨酸、表儿茶素、葡萄糖酸等154种非挥发性差异化合物(VIP>2和P<0.05)。挥发性化合物中芳樟醇、己醛、顺式-β-罗勒烯、2-戊基呋喃等的含量随贮藏年份增加而减少,而己酸、二氢猕猴桃内酯、1-乙基-2-甲酰基吡咯、反式-β-紫罗兰酮等的含量随贮藏年份增加而增加。非挥发性化合物中大部分氨基酸类、核苷酸类、糖类、茶多酚等的含量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减少,而有机酸和脂类化合物等的含量多呈增加趋势。研究结果可为阐明花果香红茶贮藏过程的风味品质变化提供科学依据,也有利于引导市场理性存茶和科学消费。

  • 相关文献

[1]不同烘焙温度对丹桂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孙君,朱留刚,张文锦. 2017

[2]茶树新品系新选801和新选807的白茶适制性鉴定. 孔祥瑞,杨军,王让剑,郭吉春. 2013

[3]萎凋失水率对瑞香绿茶品质的影响. 陈志辉,陈常颂,游小妹,林郑和,钟秋生. 2012

[4]白茶感官品质与化学成分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孔祥瑞,王让剑,杨军,郭吉春. 2013

[5]瑞香等3个高香型红茶与乌龙茶兼用新品种的主要性状. 陈常颂,游小妹,陶湘辉,林郑和,钟秋生,陈荣冰. 2011

[6]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一株芽胞杆菌耐热相关机制. 张连宝,陈峥,潘志针,朱育菁,陈清西,刘波. 2014

[7]做青强度对乌龙茶做青叶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 黄福平,陈伟,陈洪德,陈荣冰. 2002

[8]‘丹桂’乌龙茶不同做青环境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游小妹,钟秋生,陈常颂. 2011

[9]萎凋温度对茶鲜叶萎凋失水及白茶品质的影响. 林清霞,项丽慧,王丽丽,杨军国,宋振硕,陈林. 2019

[10]烘焙温度与时间对福建水仙乌龙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陈泉宾,邬龄盛,张应根. 2019

[11]烘焙对福建水仙乌龙茶中糖氨Maillard反应的影响. 陈泉宾. 2020

[12]施用茶栽食用菌菌渣对茶叶产量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朱留刚,孙君,张文锦,余海燕,余孔朝. 2020

[13]丹桂白茶加工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游小妹,陈常颂,钟秋生,王贵芳,陈荣冰. 2009

[14]不同萎凋方式工夫红茶工艺与品质的比较. 陈键,王丽丽,杨军国,宋振硕,陈林. 2016

[15]丹桂品种红茶加工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游小妹,陈常颂,钟秋生,陶湘辉,王贵芳,陈荣冰. 2010

[16]春闺品种花香红茶发酵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变化研究. 钟秋生,林郑和,陈常颂,陈志辉,游小妹,单睿阳. 2016

[17]乌龙茶制作工艺与品质关系研究——铁观音和黄棪. 陈键,王丽丽,陈林. 2012

[18]不同萎凋方式工夫红茶工艺与品质的比较. 陈键,王丽丽,杨军国,宋振硕,陈林. 2017

[19]18个紫芽新品系芽叶特性及生化成分分析. 游小妹,钟秋生,林郑和,陈志辉,单睿阳,陈常颂. 2018

[20]微波杀青对茶树花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王振康,叶乃兴,邬龄盛,杨江帆.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