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发明人: 林新坚;李昱;王飞;李清华;田文生;何春梅;林诚;陈金付
专利号: CN200710009421.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两段中和法工艺生产麸酸型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包括在谷氨酸离交废液中加入氨水调节pH步骤,多效蒸发浓缩步骤,其特征在于:在调节养分浓度步骤,增加一个调节料浆pH的工序,两段工序调节半成品pH值。本发明富有新意、设计合理,不仅工序简单、便于实施,而且混和中和剂无公害,成本低廉,成品可达到国家标准,另外还增加了产品钙镁等中量元素,营养元素更加平衡,产品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施用该产品更有利于促进作物高产、优质,因而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 相关文献
[1]麸酸型有机复混肥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养分累积吸收的影响. 林诚,王飞,李清华,李昱,何春梅,林新坚. 2009
[2]连续三年施用麸酸有机复混肥对蜜柚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 李昱,王飞,李清华,何春梅,林诚,林新坚. 2008
[3]麸酸型有机复混肥对铁观音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李昱,王飞,李清华,何春梅,林新坚,蔡顺香,田文生. 2007
[4]麸酸有机复混肥对黄瓜产质、土壤游离氨基酸和微生物碳的影响. 何春梅,李昱,王飞,胡建明,李清华,林诚,林新坚. 2011
[5]连续三年施用麸酸有机复混对蜜柚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 LI YU,王飞,LI QING-HUA,何春梅,LIN CHENG,林新坚. 2008
[6]麸酸型有机复混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林诚,王飞,李清华,何春梅,李昱,林新坚. 2011
[7]复混肥添加剂对养分释放的影响. 丁洪,张玉树,张竟竟. 2009
[8]水稻专用复混肥肥效试验初报. 黄永耀,黄声玉,丁洪. 2003
[9]利用城市生活污泥生产的有机—无机混配肥料在西瓜上的应用效果. 张晓耕,叶美锋,林琰,姚宝全. 2006
[10]蔬菜施用沼渣有机无机复混肥的降污优化技术研究. 许文江,章明清,洪翠云. 2017
[11]加工工艺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贵芳,陈荣冰. 2008
[12]阻抗糖姜吸潮返砂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李维新,陈寿景,何志刚,林晓姿,任香芸. 2009
[13]集约化养猪场粪污处理工艺设计探讨. 林斌. 2006
[14]悬浮液体肥料生产技术及一体化设备研究. 栗方亮,张青,孔庆波. 2018
[15]龙眼果酒酿造菌株筛选及工艺优化. 李维新,何志刚,林晓姿. 2006
[16]杜仲水溶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张帅,张少平,郑云云,郑开斌. 2016
[17]李果实花色素苷提取工艺研究. 周丹蓉,叶新福,潘少霖,方智振,姜翠翠,廖汝玉,王小安. 2014
[18]花香型黄茶研究报告. 邬龄盛. 2024
[19]丹桂绿茶窨制工艺. 王振康,邬龄盛,王秀萍,王丽丽. 2023
[20]茶鲜叶萎凋过程中摊青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 项丽慧,宋振硕,张应根,王丽丽,陈键,陈林.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福建省2000-2023年审定水稻品种基本特性分析
作者:江川;朱业宝;陈立喆;李清华;张海峰;王金英
关键词:福建省;审定;水稻品种
-
福建省水稻新品种米质鉴定与评价
作者:李清华;郑长林
关键词:水稻;品比;稻米品质;鉴定;评价
-
大豆地方种质资源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作者:张玉梅;丁文涛;蓝新隆;李清华;胡润芳;郭娜;林国强;赵晋铭
关键词:大豆;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候选基因
-
紫云英压青结合稻秸还田对水稻的节肥增效作用
作者:刘彩玲;何春梅;王飞;黄春应
关键词:紫云英;稻秸;联合还田;产量;养分利用率
-
连续配施有机肥对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类群的影响
作者:颜明娟;陈玉真;林诚;吴一群;郑向丽;王峰
关键词:茶园土壤;有机肥配施化肥;细菌多样性;细菌群落结构;细菌功能类群
-
水稻耐酸性综合评价及耐酸种质筛选
作者:李亮;徐梦强;丁凡;林苡婧;王飞;许卫锋;许飞云
关键词:水稻;苗期;酸处理;综合评价
-
新引进140份粳稻资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作者:江川;朱业宝;陈立喆;李清华;王金英;张海峰
关键词:粳稻;表型;多样性;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