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一种用于繁育水蚯蚓的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及其使用方法

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发明人: 周鑫;赵朝阳;徐增洪;水燕

专利号: CN201210032232.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繁育水蚯蚓的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及其使用方法,将豆粕、玉米、纤维素和酒糟与麸皮、米糠、腐植酸钠、凹凸棒土、氟石粉、生物有机肥和有机质均匀混合后制成培养基;将培养基置于阳光下晾晒或用烘干机进行烘干;再将培养基置于池塘底部用于水蚯蚓培育。该方法可以为水产动物的快速生长提供营养来源,有利于养成规格、产量和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同时可提高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降低养殖风险。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六大优点,因此推广应用后可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增加渔(农)民的收益。

  • 相关文献

[1]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在克氏原螯虾养殖中的应用. 张萍,周鑫,赵朝阳,徐增洪,任秀芳,柏爱旭. 2013

[2]不同饲料对海月水母生长性能的影响. 王文龙,冷向军,刘晃. 2009

[3]珠江口浅海8种经济鱼类的食性研究. 余景,赵漫,陈丕茂,张月平. 2016

[4]春季东海南部海域幼鱼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关系的初步研究. 俞连福,李建生,凌兰英,陈渊泉,徐兆礼. 2004

[5]西江几种主要工业废水对鱼类饵料生物的毒性影响. 余瑞兰,郭叶华,林建志. 1993

[6]长江宜昌江段和东洞庭湖鲢、鳙饵料生物组成及季节性变化. 潘文杰,郑永华,高雷,刘绍平,段辛斌,陈大庆. 2017

[7]池塘养殖匙吻鲟与鳙胃肠道饵料生物的比较. 李学梅,朱永久,杨德国,何勇凤. 2013

[8]考洲洋饵料生物水平综合评价. 蔡文贵,林钦,贾晓平,李纯厚,林燕棠. 2006

[9]化工废水中非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对鱼类饵料生物的毒性影响. 余瑞兰,郭叶华. 1993

[10]鄱阳湖凶猛性鱼类鲶和乌鳢对克氏原螯虾幼体的捕食选择性研究. 赵明光,陈建华,冯广朋,王海华,张燕萍. 2024

[11]对虾养殖中的肥水技术. 李生. 2014

[12]真鲷饵料生物褶皱臂尾轮虫和眼点拟微绿藻的大量培养. 刘新富,雷霁霖,刘忠强,柳学周. 2000

[13]涌湖芦塘养鱼试验. 张建寿,陈兰英,王振声. 1988

[14]汉江中下游水文特点与渔业资源状况. 何力,张斌,刘绍平,段辛斌,王雪光,陈大庆. 2007

[15]中华鲟幼鱼饵料生物及人工饲料的蛋白质和脂肪酸营养价值评价. 庄平,宋超,章龙珍,冯琳. 2009

[16]新疆吉力湖底栖动物调查. 唐富江,姜作发,刘曼红,霍堂斌,李喆,张丽荣. 2009

[17]秋季黄海中南部鱼类群落对饵料生物的摄食量. 薛莹,金显仕,赵宪勇,梁振林,李显森. 2007

[18]生物发酵豆粕干燥技术的研究. 虞宗敢,高翔,周荣. 2007

[19]虾池中增氧机的使用方法及效果. 麻次松,王崇明,张岩,赵法箴. 1994

[20]珠江口水体、沉积物及水生动物中HCHs和DDTs的含量与生态风险评价. 谢文平,朱新平,陈昆慈,聂湘平,郑光明,罗建仁,潘德博,王少冰.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