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一种冷凉区旱地玉米微垄覆膜播种方法

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

发明人: 张冬梅;王娟玲;黄学芳;刘恩科;黄明镜;池宝亮;张伟;陈琼;姜春霞;韩彦龙;刘化涛;赵聪;闫六英

专利号: CN201410047584.8

摘要: 一种冷凉区旱地玉米微垄覆膜播种方法,目的是使地膜覆盖同时发挥微集雨、保墒和增温作用,提高水热资源利用率;本发明方法是:(1)整地:秋深翻耕,并在早春解冻土壤返浆期进行耙耱保墒;(2)起微垄:垄面呈半圆弧形,垄底宽50cm,垄间距70cm,垄距120cm,垄高5~7cm;(3)开沟施肥:在播种行外侧开出两行施肥沟,将肥料条播在施肥沟内,种肥和种子隔开;(4)覆膜:选农用聚乙烯薄膜在垄上和垄两侧约15cm宽覆膜;(5)播种:当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7℃,或垄侧膜下5cm土层温度稳定通过7℃,且土壤耕层田间持水量达60%以上时,利用土壤返浆水抢墒早播;(6)及时在播种行覆土,覆土厚度2~3cm;(7)镇压,保墒提墒。

  • 相关文献

[1]覆草、覆膜对旱地苹果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孝威,郑王义,杨晓霞,高峰,曹慧. 2002

[2]旱地大豆不同覆膜方式栽培效应研究. 郭志利. 2000

[3]以覆膜增温为主的综合技术对玉米丝黑穗病控制的初步研究. 赵飞,马罡,胡春雷,马春森. 2011

[4]2BJM型小麦精播机在育种中的应用. 郭明伟,张立生,温辉芹,程天灵,裴自友,李雪,王宏兵. 2020

[5]旱地玉米两种秸秆覆盖方法. 赵克明. 1992

[6]晋中旱地玉米耗水规律及农田水分平衡研究. 陈奇恩,萧复兴,晋凡生,李海金,朱亚丽. 1991

[7]地膜覆盖导致旱地玉米减产的负面影响. 张冬梅,池宝亮,黄学芳,刘恩科,张健. 2008

[8]4种旱地耕作方法下不同覆盖形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郑联寿,贾志森,智建奇,苏申酉,李泉泽. 2005

[9]不同类型品种和密度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张冬梅,张伟,樊修武,黄明镜,黄学芳,刘恩科,池宝亮. 2011

[10]渗水地膜覆盖玉米试验研究综述. 殷海善,姚建民,杨瑞平. 2000

[11]不同农田管理措施旱地玉米土壤水分特征分析. 张冬梅,池宝亮,黄学芳,张健. 2007

[12]旱地玉米微孔膜覆盖栽培试验研究. 刘贵锋,曹昌林,高德进,乔建清,池宝亮. 2002

[13]破解大面积旱地玉米增产难题是山西省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王娟玲. 2009

[14]特旱年旱地玉米限额补灌水肥效应分析. 张定一,张虎,王建军. 1998

[15]渗水地膜对土壤水分、温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张全发,殷海善. 2002

[16]旱地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综合分析. 陈刚,张中东,王璞,陶洪斌. 2012

[17]旱地玉米秸秆覆盖方式的灰色评估. 王盛霞,薛宗让,邢丽萍. 1995

[18]玉米六种耕作方式灰色评估及其效益分析. 赵全梅,邢丽萍,任秋秀. 1995

[19]旱地玉米不同耕作覆盖措施的土壤环境及产量效应. 张冬梅,张伟,姜春霞,王晓娟,刘化涛,杨柯,闫六英,刘恩科,翟广谦. 2019

[20]旱地玉米间作菜豆栽培技术. 王生武,郭伟民,田如霞,王静.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