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中国实用新型
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张玉勇;纪锋;牟振波
专利号: CN200920099000.6
摘要: 一种鲑科鱼类鱼卵测量板,它涉及一种测量鱼卵数目的工具。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鱼卵测量误差较大、“Von Bayer”测量槽法中的槽上采用非通用的国际单位对我国使用者造成困难、适用性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由主板(1)组成;主板(1)的上表面沿主板(1)的长度方向上设有卵槽(1-1)和对比表格(1-2)。卵槽(1-1)的长度(L)为30.00cm,宽度(W)为0.60cm,深度(H)为0.40cm。本实用新型测量鱼卵误差小,使用方便,适用性好,目前正被渤海冷水性鱼类试验场使用,反映效果良好。
- 相关文献
[1]鱼类培养的体细胞与成熟卵的电融合技术研究. 石连玉,尹洪滨,范兆廷,沈俊宝. 1993
[2]基于全视域GA-SVR模型的鱼类行为双目视觉观测系统标定. 刘世晶,唐荣,周海燕,刘兴国,陈军,王帅. 2019
[3]基于安卓智能手机的鱼类体长、体重及肥满度的测定研究. 陈柏松,孙英泽,胡婧,欧阳海鹰,闫雪,付卓. 2013
[4]渤、黄海硬骨鱼类鱼卵及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其生物学特征. 万瑞景,姜言伟. 2000
[5]长江河口湿地鱼卵、仔稚鱼的群落结构变化. 张衡,杨胜龙. 2012
[6]渤海莱州湾春季鱼卵、仔稚鱼生物多样性的年代际变化. 王爱勇,万瑞景,金显仕. 2010
[7]青岛崂山青山湾人工鱼礁区及附近海域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郭书新,高东奎,张秀梅,李文涛,张沛东. 2017
[8]大亚湾鱼卵数量分布及种类组成特征. 林昭进,王雪辉,江艳娥. 2010
[9]长江中游监利江段鱼卵及仔稚鱼时空分布. 李世健,陈大庆,刘绍平,范振华,任玉芹,段辛斌. 2011
[10]2007年春、夏季黄河口海域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卞晓东,张秀梅,高天翔,万瑞景,张沛东. 2010
[11]基于DNA条形码技术对江门沿岸海域夏季鱼卵的鉴定. 张楠,吴娜,郭华阳,朱克诚,刘永,李纯厚,杨静文,江世贵,张殿昌. 2018
[12]海州湾及邻近海域春夏季典型断面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肖欢欢,张崇良,薛莹,徐宾铎,于海庆,任一平. 2017
[13]几种鱼卵营养成分对比分析. 马双,郝淑贤,李来好,杨贤庆,黄卉,魏涯,岑剑伟,翟红蕾. 2019
[14]大亚湾鱼卵、仔稚鱼种群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 王九江,刘永,肖雅元,王腾,李纯厚. 2019
[15]松花江下游鱼类早期分子鉴定. 鲁翠云,霍堂斌,王继隆,那荣滨,刘伟,唐富江. 2020
[16]俄罗斯鲟鱼卵与西伯利亚鲟鱼卵的营养成分比较. 高露姣,夏永涛,黄艳青,师伟,庄平,张涛,宋超. 2012
[17]长江口鱼卵和仔、稚鱼的初步调查. 徐兆礼,袁骐,蒋玫,藏增加. 1999
[18]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永暑礁泻湖鱼卵鉴定研究. 吴娜,张楠,曹明,郭华阳,朱克诚,杨静文,江世贵,张殿昌. 2018
[19]航道疏浚泥悬浮液对黑鲷胚胎的发育及仔鱼摄食生长的影响. 蒋玫,林钦,沈新强. 2009
[20]两种鲟鱼卵的鲜味相关物质含量比较分析. 高露姣,夏永涛,黄艳青,宋超,庄平,张涛,师伟.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西藏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本底状况调查(2017-2021)
作者:刘明典;朱峰跃;朱挺兵;李雷;王琳;刘香江;朱仁;刘飞;岑祥;胡飞飞;金星;袁立来;霍斌;何德奎;刘海平;徐玮彤;龚进玲;王鹏;丁放;杨瑞斌;张驰;杜红春;陈中祥;曹坤;扎西拉姆;刘绍平;段辛斌;杨德国;贾银涛;李应仁;李大鹏;马波;牟振波;陈大庆
关键词:鱼类资源;种类组成;优势种;环境;西藏
-
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繁殖生物学及人工催产实验
作者:张玉勇;何宝全;曹顶臣;白庆利;何立川
关键词: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生长;性比;繁殖力;人工催产
-
裸腹鲟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初报
作者:户国;纪锋;郑鹏;贾东升;吕伟华;王念民;张颖
关键词:裸腹鲟;人工繁殖;胚胎发育;苗种培育
-
尖裸鲤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进化地位研究
作者:马凯;佟广香;张永泉;张庆渔;尹家胜;牟振波;匡友谊
关键词:尖裸鲤;染色体核型;裂腹鱼亚科;进化地位
-
西藏浪错兰格湖裸鲤种群繁殖生物学特征
作者:刘飞;牟振波;王且鲁;刘海平;韦慧;张忭忭;扎西拉姆;周建设;张驰
关键词:兰格湖裸鲤;性腺发育;周年变化;繁殖力
-
“鲟龙1号”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作者:高雪;张颖;纪锋;许式见;张永旺
关键词:杂交鲟;“鲟龙1号”;肌肉;含肉率;营养评价
-
我国虹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防控研究现状
作者:冯剑;赵景壮;刘淼;卢彤岩;纪锋;徐黎明
关键词:虹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防控技术;核酸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