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发明人: 高敏霞;叶新福;方智振;王小安;韦晓霞
专利号: CN201510209012.X
摘要: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领域,具体为一种辣木组培苗壮苗生根的方法。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辣木组培苗壮苗生根培养基,所述壮苗生根培养基为:1/2MS+0.1‑0.2mg/LNAA+0.1‑0.2mg/LIBA+0.5‑1.0g/L活性炭+20g/L蔗糖+8g/L琼脂粉,pH调至6.0,然后通过辣木组培苗诱导培养、增殖继代培养、壮苗生根培养、大棚炼苗移栽,得到的辣木组培苗,茎段粗壮,根系发达,生根率高,提高辣木组培苗移栽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
- 相关文献
[1]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组培快繁的影响. 高敏霞,叶新福,王小安,韦晓霞,方智振. 2016
[2]野生药用植物桔梗的组织培养与快繁. 黄玉吉,陈菁瑛,万学锋. 2008
[3]29个苦瓜品系不同部位皂苷含量比较分析. 张武君,黄颖桢,林永胜,张玉灿. 2016
[4]辣木叶黄酮苷的分离鉴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周丹蓉,孙凯慧,叶新福,张永红,王小安,韦晓霞. 2018
[5]辣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王小安,韦晓霞,姜翠翠,叶新福,张雅玲. 2019
[6]不同着生部位辣木叶营养成分差异分析. 高敏霞,王小安,叶新福,韦晓霞,周丹蓉,潘少霖,陈文光. 2017
[7]基于RNA-Seq的辣木叶转录组研究. 张雅玲,王小安,潘少霖,叶新福. 2017
[8]不同浓度硒对辣木生长及硒反应基因表达的影响. 罗金水,陈在杰,潘迎芬,林晓兰,武英,陈振东. 2020
[9]辣木种苗繁育技术. 韦晓霞,高敏霞,王小安,高杨标,叶新福. 2018
[10]辣木播种育苗研究初报. 韦晓霞,高敏霞,王小安,高杨标,叶新福. 2018
[11]厦门市辣木产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王小安. 2014
[12]辣木转录组SSR位点信息分析. 张雅玲,韦晓霞,王小安,潘少霖,叶新福. 2017
[13]辣木嫩梢营养成分测定与分析. 王小安,潘少霖,高敏霞,韦晓霞,周丹蓉,叶新福. 2016
[14]辣木多糖酶促提取技术优化及不同部位含量研究. 周丹蓉,叶新福,王小安,韦晓霞,刘萍. 2019
[15]辣木氨基酸分析与营养评价研究. 周丹蓉,王小安,叶新福,韦晓霞,高敏霞. 2017
[16]辣木播种育苗研究初报. 韦晓霞,高敏霞,王小安,高杨标,叶新福. 2018
[17]日本多花紫藤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翁锦周,甘勇辉,林加耕,吴维坚,林江波,张树河. 2006
[18]高山杜鹃组培快繁研究进展. 林魁,魏云华,魏宾斌. 2017
[19]高山杜鹃组培快繁工艺研究. 林魁,魏宾斌,潘宏. 2018
[20]枇杷组培苗的过渡栽培. 陈扬祥,杨永青. 199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优质香型三系不育系永芳A的特征特性和高产繁殖技术
作者:叶宁;鲍兴禄;杨德卫;叶新福;郑向华;程朝平
关键词:杂交稻;三系不育系;优质;香稻;永芳A
-
芙蓉李果实成熟期间的综合品质评价指标筛选与表观预测模型构建
作者:周丹蓉;林炎娟;方智振;叶新福
关键词:芙蓉李;成熟;品质指标;绝对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观预测模型
-
基于SLAF-Seq技术的橄榄种质资源SNP标记开发与遗传关系鉴定
作者:沈朝贵;赖瑞联;陈瑾;冯新;陈义挺;韦晓霞;吴如健
关键词:橄榄;种质资源;SNP标记;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
-
基于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的橄榄类黄酮组分评价
作者:赖瑞联;沈朝贵;龙宇;林炎娟;韦晓霞;吴如健
关键词:橄榄;种质资源;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类黄酮
-
福红李三个成熟阶段果实营养品质与香气特征分析
作者:林炎娟;叶新福;方智振;周丹蓉
关键词:福红李;成熟阶段;营养品质;香气特征
-
表层蜡质结构及去蜡处理对李果实贮藏性的影响
作者:周丹蓉;叶新福;方智振;林炎娟
关键词:李;蜡质结构;去蜡;贮藏性
-
猕猴桃根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不同种质的抗性分析
作者:冯新;刘晓驰;叶炜;路喻丹;陈桂信;高敏霞;赖瑞联;陈义挺
关键词:猕猴桃;根腐病;轮纹镰孢菌;抗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