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关键词: 南方;避雨;关键;雨;葡萄;技术;关键技术;栽培;研究与应用;研究;技术研究;避雨栽培
第一完成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获奖时间: 2011
摘要: 我国南方多雨地区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是不适合葡萄栽培的区域,上一世纪80年代初,上海等地相继引进巨峰葡萄,取得极大成功,亩收入当时曾达到2000多元。但多雨和高地下水位导致病害严重和品质不高。为此,上海、浙江一些单位开展了葡萄塑料膜避雨栽培的探索性研究,肯定了其防控病害和提高果实品质的效果。上海市高教局和上海市科委相继在20世纪90年代初立项,研究葡萄避雨栽培。1996年夏天,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在上海召开了首届南方葡萄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避雨栽培技术的研讨和现场观摩,这次会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不少葡萄园开始了葡萄避雨栽培的尝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避雨栽培葡萄果实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及安全性受到消费者的肯定,葡萄避雨栽培如雨后春笋在各地蓬勃发展,但栽培技术和避雨设施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南方产区避雨葡萄的产业效益。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优势产区优质葡萄发展方案及现代栽培与技术”(项目编号:3-39)立项启动。南方多雨产区的教科研与生产单位参加了该项目,就避雨栽培关键技术开展了联合攻关。2008年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MYCYtx-30)启动,南方多雨产区的岗位科学家和综合实验站长也将大量的经费和精力投入到避雨栽培技术的研发中。经过几年的联合攻关,在避雨栽培用新品种引进与选育、避雨设施的开发、栽植和整形修剪、生产管理信息化等方面都取得积极进展。 (1)任务来源:农业部农业公益行业(农业)科技项目“优势产区优质葡萄发展方案及现代栽培与技术”(项目编号:3-39)。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本项目属于果树学领域。全球主栽的葡萄品种多为欧洲葡萄(Vitis Vinifera.L),起源于黑海与里海之间的干燥区域,在其长久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喜干燥气候的生物学特性,在多雨湿润地区生长,病虫害严重。我国南方多雨地区的雨量都在1000mm以上,葡萄栽培必须采用避雨的方式才能避免病害为害、获得安全优质的产品。 (3)性能指标: 合同指标:①构建南方葡萄促成和避雨栽培模式在各基地示范;②葡萄品质物候期、生长发育过程及技术操作过程的照片拍摄;③南方葡萄生产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开发(精准栽培专家系统开发)。 目前项目实际达到的性能指标:①总结、构建了南方各主产区的栽培模式。形成了“促成避雨栽培”、“避雨栽培”、“简易竹片连栋避雨棚促成栽培”、“小环棚避雨栽培”和“棚架整形超短梢”等6个技术规范,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②对南方多雨主产区的主栽新品种进行了物候期的详细观察,搞清了发育规律。③规范了竹片避雨小环棚的结构,开发出“高碳钢镀锌铅丝避雨棚”和“葡萄简易促成避雨栽培用抗台风钢管拱架水泥立柱连栋棚”等低成本的避雨棚设计和建设技术。④开发了避雨栽培土壤水份供给临界值,果实膨大期为-50mbar,成熟期为-140mbar。⑤在南方葡萄生产管理信息化方面,开发出基于神经网络和机器视觉的 “葡萄小博士(Smart-grape)” 手持式智能辅助决策终端,该终端系统具有南方葡萄栽培知识阅读、病虫害辅助诊断和灌溉施肥辅助决策、环境信息无线采集、自学习型增强数据库功能及基于3G手机的无线对接服务器功能,并建立了南方葡萄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http://grape.sjtu.edu.cn)(服务器),为“葡萄小博士(Smart-grape)” 手持式智能辅助决策终端提供数据库服务。 (4)与国内同类技术比较:避雨栽培虽然是我国南方葡萄栽培的一种特有的方式,但在避雨设施、栽植方式、树形和省力化修剪技术、花果穗管理技术方面技术水准高于国内其他区域。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会长、北京农学院教授晁无疾教授就曾多次指出,“北方的葡萄有气候的优势,南方的葡萄有技术优势”。 (5)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项目组由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教科研单位组成,汇集了南方葡萄育种和栽培的权威专家进行联合攻关。选育和认定引进新品种15个。制定南方葡萄栽培技术规范7项,申请专利4项、授权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个,发表学术论文25篇。在适合我国国情的低成本避雨设施开发、种植技术、树形和简化修剪技术及水分精准调控、葡萄生产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性,处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对南方多雨地区葡萄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6)作用意义:项目在我国南方主要省、市、区推广,建立核心示范园18063亩,示范推广78700亩,辐射推广面积317650亩,增收节支16.8767亿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7)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以及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 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目前推广应用范围扩展到长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市,连北方的部分省市也在开展避雨栽培的尝试。随着我国葡萄产量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和品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避雨栽培将会得到更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存在问题:葡萄避雨栽培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避雨设施一次性投入过大,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修剪等技术难度过大,农民不容易掌握。本项目开发的低成本避雨设施、简易修剪技术等规范性技术,将会减少农民负担、降低劳动力的投入,降低成本。 改进意见:加大技术的辐射和推广力度,通过技术培训,基地示范等措施,增加农民对该项目技术的认识,惠及更多的农民兄弟。
- 相关文献
[1]鲜食葡萄新品种在上海地区的避雨栽培表现. 奚晓军,蒋爱丽,查倩,田益华. 2017
[2]基于专利申请的我国区块链研究与发展基况. 刘长娥,程彬彬,原源,蔡小昂,张琴. 2021
[3]上海数字农业信息管理平台构建研究. 俞菊生,罗强. 2007
[4]鲜食葡萄新品种在上海地区的避雨栽培表现. 奚晓军,蒋爱丽,查倩,田益华. 2017
[5]无核葡萄新品种-沪培3号. 蒋爱丽. 2016
[6]稻麦秸屑栽培香菇技术研究. 杨瑞长,宋士良,蒋逵良,周琳. 1998
[7]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和培养的关键技术浅介. 董浩然,姜宁,李玉,周峰,宋春艳. 2021
[8]果蔬护色保鲜技术与商业化应用. 乔勇进,徐芹,方强,张绍铃,王海宏. 2007
[9]我国观赏植物研究进展及其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 张德顺,朱红霞,王铖,李秀芬. 2008
[10]农业技术推广发展前景研究. 顾琳珠,唐齐千. 1998
[11]民国时期茯苓研究与生产、运销概况评述(上). 贾身茂,王瑞霞. 2017
[12]食用菌多糖活性及应用研究. 马传贵,张志秀,冯杰,隋欣,贺宗毅. 2024
[13]国际食用菌研究进展. 潘迎捷. 1998
[14]病毒杀虫剂的研究现状. 姚东伟,郑宇,张光星. 2008
[15]毛葡萄酒酿造工艺与技术研究综述. 康慧芳,乔勇进,刘晨霞,张怡,陈冰洁. 2019
[16]农业发展中技术和制度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张晨,顾晓君,俞美莲,高健. 2016
[17]“藤稔”葡萄的双层覆盖设施栽培技术. 顾建冲,施之超,蒋爱丽,程杰山,奚晓军. 2013
[18]耳叶水苋田间发生消长规律及化学防除技术研究. 李涛,沈国辉,平立锋,陆保理,钱振官,温广月,甘惠譁,王卫平. 2010
[19]费约果的引种栽培及其应用. 韩玉洁,殷丽青,张于卉,戴咏梅,惠晓萍. 2009
[20]晚清报刊中真菌及大型真菌栽培文献史料价值评述(一). 贾身茂,程群柱,刘桂娟,王瑞霞.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葡萄园行间土壤覆盖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树体生长的影响
作者:孙鹏鹏;查倩;殷向静;简攀煜;蒋爱丽;奚晓军
关键词:葡萄园;行间土壤覆盖;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养分;果实品质;叶片生长;叶柄生长
-
葡萄灰霉病生物源农药筛选试验
作者:查倩;殷向静;简攀煜;奚晓军;孙鹏鹏;蒋爱丽
关键词:葡萄灰霉病;生物源;农药药效
-
上海地区主要葡萄品种的生产性状和果实品质分析
作者:孙鹏鹏;沈新芬;奚晓军;查倩;贾汀;殷向静;蒋爱丽;刘小英
关键词:葡萄;上海地区;外观;品质;主成分分析
-
玫瑰香型葡萄新品种-申丽
作者:奚晓军;蒋爱丽
关键词:
-
玫瑰香型葡萄新品种‘申丽’
作者:奚晓军;查倩;殷向静;田益华;孙鹏鹏;蒋爱丽
关键词:葡萄;鲜食;玫瑰香味;品种
-
鲜食葡萄新品种-申园
作者:奚晓军;蒋爱丽
关键词:
-
鲜食葡萄新品种申园的选育
作者:奚晓军;查倩;殷向静;孙鹏鹏;蒋爱丽
关键词:鲜食葡萄;新品种;申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