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牡红甜李推广与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李;推广;推广与应用

第一完成单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获奖时间: 2015

摘要: 牡红甜李(原代号牡育82~2-216)是经过了杂交方法育成的李新品种。该品种经过童期培养、初选、复选、决选、区试与生试等育种程序选育而成。 牡红甜李1982年在友谊农场园林连以巴彦大红袍李为母本,昌黎果树所采集的七月红李为父本配制杂交,1983年播种,1984年定植,经过7个童期,1985年移栽一次,1988年开始见果。经过三年观察,该品系具抗寒、质佳、早熟、个大、丰产、离核、色艳等特点,确定为优系,1990年提出申请进入区域试验。1991年在全省布7个低接点和2个示范园,过6年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牡红甜李抗寒力近似于绥棱红李,成熟期7月末8月初成熟,较绥棱红李提早成熟2-5天,树势强,萌芽力强,成枝力中,丰产。平均单果重45克,最大单果重67克,果实品质上,离核,色艳。综合性状超过对照,1995年田检,1996年审定命名。目前,牡红甜李已成为黑龙江省李主栽品种。 本项目内容是摸清全省牡红甜李推广情况及存在问题。在以往多年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牡红甜李品种特性,推广配套栽培技术措施,重点指导整形修剪、优果措施、病虫害防治、果树更新复壮、越冬管理。指导新建果园按照标准化生产模式管理。进行实地技术指导,全面提升我省牡红甜李园的生产水平。老劣李园高接换头改造。

  • 相关文献

[1]全混合日粮在草食动物生产和碳减排中的应用研究. 丁国志,张洪伟,刘志泰,张磊,刘文,王健强,王亚男,张立军,郭建军,周英昊,许翊冉. 2023

[2]4个俄罗斯李品种在黑龙江牡丹江的引种表现. 林存学,杨晓华,郭金玲,张帅,刘海荣. 2020

[3]东北寒地96份李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林存学,杨晓华,刘海荣. 2020

[4]李抗寒早熟新品种龙园早李的选育. 牟蕴慧,甄灿福,陈忠,李金龙. 2011

[5]李果实性状指标相关性分析及QTL初步定位. 孙莉莉,彭丽娜,牟蕴慧,叶万军. 2023

[6]黑龙江省抗寒李资源花粉形态的比较观察. 刘海荣. 2008

[7]黑龙江省李品种成枝力研究. 刘海荣. 2009

[8]黑龙江李树栽培技术要点. 李金龙. 2015

[9]李不同树形适应性分析. 周双,孙伟,杨光,段亚东,周春薇,赵文博,武新娟,宋鹏慧. 2023

[10]李抗寒晚熟新品种秋甜李的选育. 齐凤莲,刘海荣,刘延杰,张武杰,杨晓华,刘凤芝,周文志. 2011

[11]采后不同浓度钙处理对贮藏期间李果实硬度及果胶含量的影响. 李金龙. 2015

[12]黑龙江省抗寒李资源性状描述及评价. 刘海荣. 2005

[13]李抗寒优质新品种龙园早桃李的选育. 牟蕴慧,甄灿福,李岩,李金龙,马静. 2013

[14]抗寒早熟李新品种‘绥李5号’. 孙伟,高庆玉,吴振林,吴立仁,杜汉军,刘文东,高佳缘. 2010

[15]寒地李和杏遗传多样性SSR分析. 孙莉莉,牟蕴慧,甄灿福,叶万军. 2017

[16]李抗寒耐贮新品种牡丰李. 刘海荣,齐凤莲,刘延杰,张素英,周文志. 2004

[17]黑龙江李种质资源抗寒性评价. 陆致成,张静茹,杜汉军,孙伟. 2012

[18]李裂果病防治研究. 吴振林. 2012

[19]应用ISSR和SRAP标记构建李遗传连锁图谱. 孙莉莉,彭丽娜,李铮,侯睿宁,牟蕴慧. 2022

[20]黑龙江省李生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刘海荣. 199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