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油后移栽棉保优丰产增效栽培技术体系的创新与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栽培技术体系;技术;栽培;创新与应用;丰产;技术体系;栽培技术;移栽棉;体系;保优;增效;创新;移栽

第一完成单位: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6

摘要: 针对我省油后移栽棉大面积生产存在晚发迟熟、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等问题,开展油后棉栽培技术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生产利用价值和发展潜力。构建了创新性的油后移栽棉栽培技术体系。形成了适时播种育苗;搬钵蹲苗,培育壮苗;栽后浇水,缩短缓苗期;保证种植密度,增加成铃数,提高产量和质量;增施钾肥,促进高产优质等油后移栽棉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体系。制订了《油后移栽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规范了油后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适用于湖北省乃至长江流域油菜、棉花两熟棉区。已由湖北省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 大面积示范推广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3~2005年在荆州、潜江、天门等主产棉市(县)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累计应用面积406.85万亩,平均亩增产皮棉7.11公斤,亩增加产值91.08元,合计新增社会经济效益3.7亿元;辐射带动全省应用面积累计231.62万亩,平均亩增产皮棉4.85公斤,亩增加产值60.42元,新增产值1.4亿元。示范及辐射棉田共新增社会经济效益5.1亿元。 该项目率先在国内进行此项研究,研究成果处国内领先水平。制订和提出的技术规程与技术体系有利于棉花标准化生产。推广应用面积大、前景广阔、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建议该成果扩大在长江流域油菜、棉花两熟棉区推广应用。

  • 相关文献

[1]油后移栽棉保优丰产增效关键栽培技术. 余隆新,周明炎,羿国香,杨平华,段银廷,韩昌友. 2006

[2]鄂东南双季稻双机插栽培模式研究. 陈杰,夏贤格,陈展鹏,涂军明,曹志刚,张群,金红梅,程建平,张枝盛. 2020

[3]除草剂土壤处理防除移栽棉田杂草研究. 褚世海,常向前,李儒海,朱文达. 2009

[4]萝卜新品种雪单3号及高产栽培技术. 袁伟玲,甘彩霞,王晴芳,崔磊,梅时勇. 2015

[5]竹节参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向极钎,杨永康,覃大吉,曾凡忠,廖朝林,由金文,唐春梓. 2005

[6]优良的生物围栏植物——多花木蓝. 刘洋,蔡化,田宏. 2005

[7]蜡质芽孢杆菌12-14菌株对苏云金杆菌增效作用的研究. 陈在佴,吴继星,张志刚. 2003

[8]转基因猪试验场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体系探讨. 李莉,华再东,郭帅,郑新民,华升. 2014

[9]移栽地膜棉最佳结铃期和最佳结铃部位的研究. 何杏姣,别墅,唐仕芳,张教海,王少华,王孝刚,程维新. 2001

[10]竹节参种苗移栽密度研究. 唐春梓,林先明,由金文,廖朝林,刘海华. 2007

[11]湖北省棉花育苗移栽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符家平,詹先进,陈全求,黄云,曾君,蓝家样. 2010

[12]湖北省高产水稻土特征及培育技术. 龙成凤. 1999

[13]枇杷早钟6号品种在武汉地区的栽培评价. 何华平,龚林忠,肖治炎. 2005

[14]略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式方法的创新. 刘丹,胡蝶. 2018

[15]新形势下湖北省水稻育种创新的思考. 万丙良,徐得泽,李进波,周雷,徐华山,刘凯,陈少愚,游艾青. 2019

[16]新时期档案信息化建设创新发展的思考. 鲍瑜,习浏. 2018

[17]农业科研单位创新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朱毅. 2017

[18]优质茶树资源创新与育种. 闵彩云,贾尚智,金孝芳,陈勋,刘明炎,毛迎新. 2009

[19]农学会服务现代农业建设的作用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陈杰,黄其振. 2015

[20]分子育种时代的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 秦丹丹,董静,许甫超,徐晴,葛双桃,杜静,李梅芳.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