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第一完成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7
摘要: 本项目由5个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包括: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循环农业中肉牛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高档肉牛繁育技术研究等,总经费305.1万元,从2011年1月开始至2016年12月结束,历时6年。目前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瓶颈是繁殖母牛存栏严重不足,且繁殖母牛数量急剧下降。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繁殖母牛,应用新型家畜繁育技术,推进肉用母牛的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母牛繁殖率,缩短母牛繁殖周期,对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充分发挥河南省畜牧大省的优势,充分发挥肉牛产业在畜牧业生产的支柱作用可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中国梦的实现。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优质、安全、生态、高效”肉牛为目标,提高肉牛繁殖效率,发展适度规模肉牛养殖,推行健康养殖,着力推进肉牛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当前,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繁殖母牛,推广应用新型繁育技术对肉牛产业发展非常重要,以科技为支撑推进肉用母牛的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母牛繁殖率,缩短母牛繁殖周期,是提高母牛养殖效益的有效途径。目前应用性较高的提高肉牛繁殖力的技术主要包括:胚胎生物技术(包括体外受精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繁殖障碍防治技术、群体繁殖技术等。 本项目围绕母牛繁殖技术的关键问题: 1)创新了肉牛“三位一体”超数排卵方法,优化了体外胚胎生产技术程序,提升了肉牛繁殖潜力挖掘的整体技术水平。 2)创建了精准繁殖技术体系,包括成熟卵泡监测、生理生化指标精准跟踪和高效同期发情三个方面,显著提高受胎率,缩短产犊间隔。 3)发明了简便易行的子宫内膜刷和子宫投药器,开发了具有自主产权的子宫内膜炎碟式微流控基因检测芯片,极大地提升肉牛早期诊断效率和治疗的有效性。 4)首次利用16S rRNA基因分析了牛粪堆肥过程中细菌的种类与丰度变化,并发明了依据土地承载力设定肉牛群体规模的公式,首次获得了与肉牛热应激相关的新microRNAs 718条,为肉牛健康养殖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本成果显著提升了我省养牛产业科技含金量,促进养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作者:路燕;滑留帅;李秀杰
关键词:农业新质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乡村振兴;实践探索
-
应用大蒜素缓解牛子宫内膜炎损伤的研究
作者:楚秋霞;陈付英;冯亚杰;张子敬;师志海;施巧婷;王二耀;吕世杰;付晓鹤
关键词: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大蒜素;炎性反应;细胞因子
-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评估信阳水牛保种效果
作者:魏稚彤;高攀;高腾云;祁兴磊;王二耀;张子敬;刘贤;梁栋;付彤
关键词:信阳水牛;全基因组重测序;遗传多样性;ROH
-
复方中草药对热应激肉羊生理指标、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作者:郎利敏;张青娴;王亚洲;施巧婷;赵彩艳;王二耀;辛晓玲;师志海
关键词:复方中草药;热应激;肉羊;生理指标;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
-
河南省犊牛腹泻7种病原流行情况调查
作者:王向佩;秦帅;冯亚杰;张洋;刘晓曼;孙贝贝;张震
关键词:隐孢子虫;BCoV;BRV;BVDV;混合感染
-
印记基因在孤雌生殖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彭晟坤;张子敬;张格阳;张志浩;闵佳;李欣淼;王香南;施巧婷;祁兴山;黄永震;李惠侠;王二耀
关键词:孤雌生殖;印记基因;孤雌激活;孤雌胚胎
-
miRNA在奶牛子宫内膜炎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志浩;张子敬;吕世杰;朱肖亭;李欣淼;张格阳;闵佳;屈俊峰;黄永震;施巧婷;王二耀;PENG Sheng-kun
关键词: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因;危害;诊断方法;mi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