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成果转化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技术;品种;栽培;果蔗新品种;糖;果蔗;配套栽培;黔糖3号;栽培技术;黔;推广应用;技术推广;新品种;推广;配套;配套栽培技术
第一完成单位: 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贵州省生物质能源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9
摘要: 本成果由黔糖3号果蔗新品种示范推广项目[黔科合成字(2002)9017号]转化成果和黔糖3号果蔗特种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项目[黔农农(2005)11号]转化成果组装集成,适用于水果甘蔗种植领域。 其技术原理: (1)果蔗新品种黔糖3号; (2)拓展果蔗种植范围技术; (3)复式浸种消毒催芽技术; (4)果蔗病害等级划分标准及综防技术; (5)次适宜蔗区果蔗安全越冬技术; (6)蔗梢芽段育苗移栽技术; (7)旱坡地等高、带状、宽幅、深沟、少耕栽培技术和田坝地宽窄行栽培技术; (8)轮作及增施有机肥(特别是油饼肥)技术。 主要转化目标是: (1)建示范基地6个,面积共60亩,单产6吨,推广9个点,带动黔糖3号种植9万亩,实现种植业产值13500万元,纯收入8122.5万元; (2)研究总结出“育苗移栽技术、次适宜蔗区果蔗防寒防冻技术及果蔗”眼点病病源鉴定和综防技术; (3)发表论文3篇。已取得的转化成效是:建成示范基地(点)20个,示范面积107亩,单产7.87吨;省内推广26个县,累计推广面积17.09万亩,总产蔗130.86万吨,单产7.66吨,总产值52694.89万元,总纯收入40889.17万元,种蔗农户91311户,受益人口36.5244万人,人均增收1119.63元;已研究提供“蔗梢芽段育苗移栽技术、次适宜蔗区果蔗安全越冬技术和果蔗病虫害综防技术”;在年均温15.5℃的小气候环境种蔗成功,拓宽了果蔗种植范围;总结出旱坡地等高、带状、宽幅、深沟、少耕种蔗技术和田坝地宽窄行种蔗技术;制定、发布和实施了《果蔗黔糖3号春秋植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研究出“复式浸种消毒催芽技术”和“果蔗病害等级划分标准”。 相关科技人员中,由中级职称升高级的5人,由初级职称升中级的6人;已在有关刊物上发表论文14篇;共举办技术培训班46期,培训农民55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5万份,发放种蔗明白卡6500份。 本成果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黔糖3号的适应性、抗逆性及宿根性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拓展果蔗种植范围(年均温15.5℃)技术、复式浸种消毒催芽技术、果蔗病害等级划分标准、果蔗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和次适宜区果蔗安全越冬技术方面有改进创新。 成果转化的作用意义深远: (1)在经济效益计算年限内,亩年新增纯收益1333.13元,新增纯收益合计值31559.70万元,年经济效益6311.94万元,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11.17元/元; (2)增添了贵州果蔗新品种和市场果品种类,提高贵州果蔗市场份额; (3)解决了贵州果蔗生产存在问题,项目区种蔗农户91311户,受益人口36.5244万人,人均增收1119.63元,对促进蔗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 相关文献
[1]黔糖3号黄斑(点)病大田防控药剂试验. 易代勇,谢惠珏,张亦诚,李向勇,雷朝云. 2008
[2]黔糖3号轮斑病防控试验初报. 李向勇,易代勇. 2008
[3]影响黔糖3号果蔗品质(商品性)的因素及生产建议. 李向勇. 2009
[4]果蔗芽段和芽片育苗移栽新技术. 易代勇,雷朝云,李向勇,张亦诚,谢惠珏. 2006
[5]推广果蔗黔糖3号发展特色产业. 雷朝云. 2010
[6]水果型甘蔗黔糖3号的品种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班秀芝. 2009
[7]喀斯特山区蓖麻配套栽培技术. 田大清,张正学,彭杨,雷朝云,龚德勇,王晓敏. 2014
[8]杂交油菜新品种天油97的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陈长艳,程国平,赵继献,任廷波,李杰,张玉清. 2010
[9]木豆在贵州亚热带地区的推广应用. 龚德勇,左德川,刘清国,班秀文. 2005
[10]贵州省花生新品种推广应用与效果. 李正强. 2003
[11]花生新品种在贵州推广应用的实践与效果. 李正强. 2003
[12]果蔗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 雷朝云,张亦诚,雷石富,李向勇,王志华. 2005
[13]果蔗2号新品系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 雷朝云. 2009
[14]4个果蔗新品种(系)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 易代勇,周正邦,朱文华,李向勇,王代谷. 2010
[15]贵引07-15等果蔗新品种(系)高产、稳产及适应性的分析评价. 易代勇,周正邦,朱文华,李向勇,王代谷. 2009
[16]荔浦芋引种栽培技术. 黄静,杨再英. 2012
[17]水芹菜高产栽培技术. 黎青. 2007
[18]油梨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彭仕蓉,李志芳. 2007
[19]贵州高原山区李子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田大清. 2013
[20]甘薯栽培技术. 张正学.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2种大蕉发育过程类胡萝卜素代谢分析
作者:韩树全;罗立娜;魏鹏程;卢振亚;刘凡值
关键词:大蕉;果肉;橙黄肉;白肉;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
-
大蕉果实转录组学分析及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的研究
作者:韩树全;罗立娜;魏鹏程;卢振亚;贺尔奇;刘凡值
关键词:大蕉;转录组;类胡萝卜素;转录因子
-
基于SWOT分析的贵州山地芒果产业发展研究
作者:林迓;卢崇山;雷跃;刘清国;刘凡值
关键词:芒果产业;SWOT分析;发展建议;贵州
-
玉米和高粱SSR标记在薏苡中的通用性研究
作者:付瑜华;蒙秋伊;尚昆;李秀诗;刘凡值;李祥栋
关键词:玉米;高粱;薏苡;SSR标记;通用性
-
一株高产淀粉酶乳杆菌的筛选及其安全性评价
作者:杨小雨;郭晓燕;龙佩霖;雷静;赵珩;杨成龙;刘凡值
关键词:乳杆菌;淀粉酶;抗生素耐药性;急性经口毒性实验;安全性评价
-
薏米蒸煮品质加工改良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郭晓燕;雷静;龙佩霖;敖茂宏;刘凡值;杨小雨
关键词:薏米;蒸煮品质;加工改良
-
贵州不同树龄的4个澳洲坚果品种产量表现
作者:韩树全;罗立娜;卢加举;张正学;朱文华;王功金;刘凡值
关键词:贵州:澳洲坚果;不同树龄;产量;O.C;H2;增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