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杂草发生;发生规律;杂草发生规律;防除技术;棉田杂草;技术;防除;杂草;棉田;发生;规律;高效
第一完成单位: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获奖时间: 2003
摘要: 一是研究了棉田杂草种类与危害:湖北棉田杂草有64种,隶属25个科。优势种群是马唐、狗尾草、牛筋草、千金子、反枝苋、鳢肠、半夏、婆婆纳、铁苋菜、香附子、通泉草、刺儿菜等。在草荒严重地块,棉花减产50%以上,经田间杂草密度梯度试验,整个生育期每平方米保持香附子5株,棉花减产5~10%,25株减产15~20%,50株减产20~30%,100株减产30%以上,反枝苋每平方米1株减产20~30%,3株减产65~85%,5株减产90%左右,10株以上棉花绝产。棉田杂草种群演替速度加快,1992年与1987年调查结果比较,单子叶杂草(马唐等)为优势种的群落呈下降趋势,而以双子叶为优势种的群落(反枝苋、婆婆纳等)呈上升趋势。多年生杂草日趋上升,杂草群落结构更趋复杂。 二是研究了棉田杂草发生消长规律和主要杂草生物学特性。马唐,常年4月上旬开始发生,4月下旬5月上旬出现第一次发生高峰,5月底至6月初又出现一个小高峰;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30~35℃,最佳出苗深度0.5~1.5cm,马唐出苗后至5叶前,平均5天长1片叶,3~4叶开始出现分枝,基部仰卧地面,节处生根,出芽,分蘖力极强,一株生长良好的马唐有分枝500多个,抽穗约400个,平均每穗结籽350粒,1株马唐可结籽15万粒左右。早期发生的马唐6月中旬开始抽穗,边抽穗边开花结籽,7月初种籽逐渐成熟脱落,完成一个生育期需100~150天。香附子,4月中旬开始出苗,4月下旬至5月中旬出现第一个高峰期,6月初至中旬又发生一个高峰期,7月上旬有一个小峰,下旬开始下降。6叶抽出花葶,有3~10个放射枝,每枝有3~10个小穗,每穗8~25个小花。5月下旬至9月开花,并陆续结籽,单株结籽200~2400粒。香附子在田间呈聚集型分布,块茎90%以上分布于15cm土层内。土壤含水量30%左右对香附子生长有利,低于25%或高于42%对其生长不利。 三是研究了影响棉田杂草发生的主要因素:不同类型棉田杂草发生有差异。地膜棉田香附子的数量上升,宽行稀植棉田杂草发生多。土壤通透性较好,杂草种子易萌发和生长,发生量大;沙土地杂草发生量较少。水旱轮作能显著改变棉田杂草群落结耕,一年生和多年生双子叶杂草及香附子显著下降,增加了多年生单子叶杂草的发生量。棉花与玉米、花生、西瓜等旱作物轮作,增加杂草发生量。 四是研究了棉田化学除草配套技术: 土壤处理:在直播、地膜覆盖、营养钵移栽棉田及苗床,使用伏草隆、都尔、金都尔、胺草膦、敌草胺、氟乐灵、地乐胺、杀草净、仙治、乙草胺、甲草胺、农思它及混剂棉草净和棉草光、旱草净。结果表明:伏草隆防除杂草效果好,药效期长,一次性给药,整个棉花生育期无草害。乙草胺防除禾本科杂草效果好,但对双子叶杂草防效稍差;混配剂棉草光、旱草净(双乙胺)对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效果均好,施药后20天和40天,对单、双子叶杂草的防效均在90%以上,且对棉花无药害,对后茬作物无不良影响。 茎叶处理:常量喷雾。在禾本科杂草3~5叶,使用10.8%高效吡氟乙禾灵EC、5%精喹禾灵EC、收乐通、稳杀得、盖草能、拿捕净。处理包括加表面活性剂和剂量筛选,结果表明,加表面活性剂可提高防效。以收乐通、盖草能与5%精喹禾灵EC防效为好,对棉花安全。 宽行棉田:使用农民乐、草甘膦、克芜踪,采用保护性定向喷雾(药液不喷到棉花茎叶上),杀灭行间杂草,以农民乐为优,具有内吸传导灭生性,使用简便,杀草谱广。 五是研究了生态调控与化学除草相结合治理技术体系:通过试验表明,采用合理水旱轮作、冬耕深翻、中耕松土、棉田盖稻草、盖黑膜、优化水肥管理等技术措施,既是棉花丰产的必要措施,同时,对棉田杂草的控草效果十分明显。水、旱轮作(稻棉轮作),能显著降低一年生及多年生双子叶杂草的基数,使杂草萌发时间比旱地连作棉田推迟10天左右。在水改旱的第一年,棉花苗前喷施土壤处理剂,合理密植(7000株/亩左右),提早封行,中后期中耕松土灭草;水改旱第二年不用化除,水改旱第三年用一次茎叶处理剂即可解决草害问题。棉田盖稻草,试验表明,棉田每亩盖450kg~600kg干稻草控稗草、马唐的效果均达100%,综合防效均为100%(见表1)。棉田盖稻草,不仅控草效果非常好,而且还有很好的土壤保湿、增温、保肥作用,促进了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棉田每亩盖400kg~600kg干稻草,亩产皮棉61.93kg~74.66kg,比对照(CK)的增产率为274.74%~351.82%。棉田盖黑膜,试验表明,棉田盖黑膜,对稗草、马唐的防效均达100%(见表2)。同时,十分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亩产皮棉达75.67kg,比对照的增产率为357.90%,而且明显优于棉田盖稻草、人工除草4次和72%都尔EC100ml/亩的产量。麦棉套种区,采用冬耕深翻,早整地诱草出土,清行。播后药剂土壤处理,苗带施药用棉草光,达到对单、双子叶杂草兼控;合理密植,提早封行,以荫蔽控制杂草,中后期结合中耕松土,清除杂草。多年连作棉田,因多年生杂草发生严重,采用冬耕深翻不耙,早春耙晒,冻死和干死部分杂草的越冬根茎、块茎,减少多年生杂草发生;棉花播后苗前用复配剂土壤处理;中期如雨多,杂草量大,用一次茎叶处理剂;后期棉花叶子干落,如杂草较多,用农民乐250克、草甘膦50ml,以减轻杂草对后茬作物危害。残留药害研究。为确保棉田除草剂使用对后茬作物的安全,在室内和田间试验观测了氟乐灵、地尔胺、伏草隆、敌草胺、都尔等,室内结果表明:氟乐灵100ppm,对小麦出苗有严重影响,50ppm影响不显著。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上各供试药剂对后茬小麦出苗、分蘖、株高、叶色、抽穗均无不良影响;从测产数据分析,每亩用氟乐灵超过100克,对小麦穗长、小穗数稍有影响,氟乐灵400克,敌草胺100克/亩,都尔100克/亩,处理区小麦千粒重稍低,但方差分析不显著。以上各除草剂在常规剂量下,对后茬小麦安全。 六是示范推广及效益。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服务农民,服务生产,本研究遵循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原则,把阶段性成果在我院试验基点先进行小范围的推广应用,然后将基点的经验不断推广到全省各棉区。如1991~1995年在试验基点京山县永隆镇推广棉田杂草综防面积6.83万亩,除草效果90%以上,每亩增收皮棉11.7公斤,共增收皮棉799531.2公斤。经过多年深入研究和多点试验示范,并通过同全省植保部门的科技成果推广协作网的通力合作,加强技术培训,大力宣传高效除草技术,积极推广筛选的国内外新型除草剂品种,并充分显示了这些除草剂高效、安全、经济突出优点,极大提高了广大棉农开展生态控草与化学除草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棉田杂草的积极性,使全省化学除草面积逐年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经济效益:1990年至2001年,全省各棉区开展棉田化学除草试验示范面积45万亩,实行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办法,全省累计棉田化学除面积2955.35万亩,除草效果90%以上;平均每亩增收皮棉4.68公斤(以96%金都尔EC40ml/亩+人工除草1次与人工除草3次的产量进行比较的),增产率为6.92%;全省累计增产皮棉13831.04万公斤,折合人民币110648.32万元(8元/公斤)。经过试验,用化学除草加棉花封行之前进行一次人工中耕锄草,其棉花产量相当于或高于人工锄草3次的产量(化学除草剂品种不同,产量有差异)。这就说明用化学除草加人工锄草一次,至少可节省2次人工锄草的功夫,这样每亩节省人工锄草按2个工计算,全省累计节省人工锄草用工5910.70万个,以每个工10元计算,全省累计节省用工费59107.00万元。全省累计增收节支169755.32万元。棉田化学除草的投入为:化学除草剂费平均每亩为4元,打药人工费1.26元,喷雾器折旧费0.12元,宣传普及推广化学除草的费用每亩为1.5元,以上合计为6.88元/亩。投入产出比为1:8.35。 棉田化学除草具有明显的突出优点: 一是既能除草又能增产,经济效益可观; 二是减轻棉农劳动强度,节省用工,为产业转化,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条件; 三是改善农田环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四是农民学到了除草新技术,达到依靠新技术发展农业。壮大农村经济实力,致富农民的目的。据统计,从1990年至2001年,全省各级植保部门为推广棉田化学除草为主的高效防除技术,共举办各种培训班2331期,参训人员4125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619万份,新闻媒体传播棉田化学除草为主的高效防除新技术2571次,技术入户率80%。由此可见,大力开展棉田化学除草为主的高效防除技术体系,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对杂草科学的贡献:棉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研究成果,在我国尚属首次,丰富了杂草科学内容。发表论文5篇,出版著作1本,对发展杂草科学作出了贡献。 成果水平与应用前景:科学研究在于创新,本成果显示出以下特点:在国内首次系统地研究了湖北省棉田杂草种类、危害、发生规律。筛选出国内外最新的适用棉田的除草剂品种15个。首次提出棉田化学除草配套技术,在生产上适用性强。提出棉田生态调控与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技术体系,达到除草增产的目的,节省除草剂用量,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成果推广面积大,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本项成果可在本省所有棉区推广应用,技术含量高,技术先进,成果应用期长。同时,可在我国其他棉区参考应用,成为发展我国棉花生产上的一项重大措施被推广。
- 相关文献
[1]武汉地区草坪主要杂草调查及其防除. 吴新江,徐泓. 2002
[2]30%麦尔绿水剂防除麦田杂草试验. 朱文达,魏福香. 2002
[3]油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化学防除技术. 魏守辉,刘学,张朝贤,张宏军,张佳,喻大昭. 2007
[4]湖北省油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化学防除技术. 朱文达. 2007
[5]湖北省棉田杂草的种类、分布与群落特征. 褚世海,李儒海,常向前. 2014
[6]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许冬,万鹏,褚世海,李儒海. 2021
[7]6.9%骠灵水乳剂防除麦田野燕麦的效果. 朱文达. 2001
[8]25%三苯基乙酸锡WP对水稻田水绵的防除效果. 朱文达,何燕红,涂爱萍,李林. 2011
[9]几种除草剂防除棉田杂草马唐试验. 崔海芝,何燕红,李林,唐海燕,张庆平. 2008
[10]生物炭对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韩光明,陈全求,张淑芳,李国荣,张胜昔,蓝家样. 2017
[11]生物炭对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营养物质的影响. 韩光明,蓝家样,陈全求,张胜昔,李国荣. 2023
[12]不同施氮量对棉田地表径流中氮形态及流失量的影响. 卜群第,范先鹏,田应兵,乔飞,余延丰,张富林. 2009
[13]江汉平原棉田地表径流氮磷养分流失规律. 段小丽,张富林,张继铭,范先鹏,刘冬碧,熊桂云. 2012
[14]湖北省棉田多熟高效间套模式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张光梅. 1998
[15]长江中游棉区棉田种植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张教海,别墅,王孝刚,唐仕芳. 2002
[16]缬草高效繁殖技术. 刘海华,林先明,唐春梓,郭杰. 2019
[17]富有机硒生物猪饲料的制备及其对猪肉硒含量的影响. 郑威,黄思思,余侃,刘欋霄,郑倬,卢婵,程水源,刘金龙,曾德芳. 2020
[18]高效提取3种不同类型植物叶片色素的方法. 周武先,段媛媛,卢超,艾伦强,何银生,张美德. 2019
[19]咸丰白术高效富硒栽培技术. 周光彦,田若凡,周光龙,黄思勇,周武先. 2021
[20]油后移栽棉保优丰产增效关键栽培技术. 余隆新,周明炎,羿国香,杨平华,段银廷,韩昌友.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棉隆土壤消毒联合种植密度防除油菜田杂草及对作物产量和田间光照的影响
作者:朱文达;颜冬冬;刘晓洪;李林;曹坳程
关键词:棉隆;种植密度;杂草防效;养分;油菜籽产量
-
土壤熏蒸剂棉隆联合太阳能消毒防治草莓土传病害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作者:王晴;李林;朱文达;方文生;王秋霞;李园;曹坳程;颜冬冬
关键词:土壤熏蒸;太阳能消毒;棉隆;防治效果;经济效益
-
甲酰氨基嘧磺隆·甲基碘磺隆对夏玉米田杂草防除效果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作者:黄薇;李林;金利容;袁斌;朱文达;万鹏
关键词:甲酰氨基嘧磺隆·甲基碘磺隆;一年生杂草;防效;夏玉米;产量
-
超微粉碎荞麦对面团特性和面条品质的影响
作者:施建斌;隋勇;蔡沙;何建军;熊添;范传会;陈学玲;家志文;王少华;蔡芳;蒋修军;梅新
关键词:荞麦;超微粉碎;面团;面条;蒸煮特性;质构特性
-
荞麦面条配方优化及其体外消化特性
作者:施建斌;隋勇;蔡沙;何建军;熊添;范传会;陈学玲;家志文;王少华;蔡芳;蒋修军;梅新
关键词:荞麦;面条;蒸煮特性;质构特性;淀粉消化
-
室温贮藏过程中不同防腐技术处理后猕猴桃果酱品质的变化
作者:范传会;杨妍玉;陈学玲;黄文俊;王少华;蔡芳;何建军
关键词:猕猴桃果酱;贮藏;品质;防腐
-
不同粒度麦麸对面条蒸煮特性和质构特性的影响
作者:施建斌;隋勇;蔡沙;何建军;熊添;范传会;陈学玲;家志文;王少华;蔡芳;梅新
关键词:麦麸;面条;粒度;蒸煮特性;质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