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大豆分子标记育种技术研究及聚合育种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分子标记育种;大豆;分子;育种技术;育种;技术;标记;研究;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聚合;聚合育种

第一完成单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9

摘要: 通过构建大豆优质、抗病等性状差异的遗传群体,标记和定位大豆优异品质和抗病的分子标记;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聚合选育出综合性状突出的大豆新材料和新品种。目前对优质高产多抗大豆品种的培育仍以常规的技术为主,而生产上需要聚合有多种优良基因的品种。本课题利用分子标记聚合育种,可以大大加快选育进程和尽快育成目标新品种。 本课题预计成果应用转化地区包括我国大豆最大产区——黑龙江省、吉林、内蒙、新疆及春大豆区,覆盖面大,课题的立项和实施在我国大豆界能够产生广泛而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可为大豆等作物以优质、抗逆为目标的分子聚合育种提供有价值的技术参考,促进我国农作物分子育种研究的发展;另一方面,选育的大豆新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不但可以为相关加工企业提供大量的优质大豆原料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于推动我国优质高效大豆生产的发展和带动榨油工作、食品工业的畜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提高人民的生活与健康水平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题预期成果的应用转化地区主要是我国大豆最大产区——黑龙江省,我省每年大豆种植面积达4000万亩以上,大豆生产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占有突出地位,而且当地还建立了不少生产规模较大的油脂厂和企业集团,有些企业如海林油脂厂和九三油脂厂已与本课题合作单位之一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所建立了供销合作关系,我们拟通过建立一系列配套基地(育种试验、原种繁育、品种示范和产业等基地)和实施“科研—生产—销售—加工”一体化与“订单农业”等模式开发和转化应用我们选育的高油分和低亚麻酸等优质大豆品种。以同样方式可以在全套先进仪器设备及实验条件可供课题研究使用。

  • 相关文献

[1]大豆分子的育种现状、挑战与展望. 毕影东,李炜,肖佳雷,李琬,刘明,刘淼,张必弦,林红,来永才. 2014

[2]外源DNA直接导入法的大豆分子育种成效. 雷勃钧,钱华,李希臣,刘昭军. 2005

[3]严格把握大豆收获技术 确保丰产丰收. 刘忠堂. 2008

[4]黑河18大豆新品种的主要特点与栽培技术. 郑淑琴,刘发,鹿文成,梁吉利,闫洪睿,张雷,刘英华. 2001

[5]大豆的选种及播种技术. 孙明明. 2015

[6]大豆南繁加代技术. 陈祥金. 2006

[7]黑龙江省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赵贵兴,吴俊江,王金生,夏晓雨,季妮娜,马力,李进荣,毕伟伟,张丰屹. 2022

[8]浅析分子标记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郭震华. 2013

[9]绵羊育种现状及分子技术在绵羊品种选育上的应用分析. 陈国旺,刘珈羽,南景东,张建胜,刘文,沈思思,张备,张国华,郝彩虹,海龙,黄新育,郭立宏,佟桂芝. 2022

[10]大豆对SMV<,1>株系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 刘丽君,吴俊江,高明杰,张淑珍,邱丽娟,郑翠明,谢华,郝连林. 2002

[11]分子标记在南瓜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韩俊岩,李柱刚,邹伶威,王珣,李晓娟. 2012

[12]大豆抗胞囊线虫的分子标记研究. 安咏梅,王家军,李进荣,于佰双. 2014

[13]高油大豆品种合农75油分分子标记遗传解析. 李灿东,王志新,郑伟,赵海红,张振宇,徐杰飞,郭美玲,郭泰. 2020

[14]SSR分子标记在大豆原原种提纯中的应用. 曲忠诚. 2014

[15]大豆亚麻酸相关基因的标记与验证. 刘丽君,薛永国,赵贵兴,张雷. 2007

[16]微卫星分子标记在大豆中的应用. 吴俊江. 2005

[17]大豆油分含量QTL分析. 薛永国,刘丽君,杨喆,高明杰,张雷. 2007

[18]中品03-5373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免疫抗性的遗传解析. 刘波,李英慧,于佰双,王家军,刘玉林,常汝镇,邱丽娟. 2015

[19]大豆油分分子标记功能验证及遗传分析. 李灿东. 2021

[20]利用回交导入系聚合选择SMV抗性高油大豆种质资源. 付春旭.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